才华卓著的李善长(1314—1390),精通法家学说,有智谋有见识,1354年,在滁州归附朱元璋。此后,李善长参与决策、主持军需,替朱元璋排忧解难,深得宠信。
明朝建立后,1370年,李善长被推为第一功臣,获赐免死铁券,成了朝中权势最为煊赫的大臣。
在权力的巅峰,往往是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的时刻。李善长也不例外,他开始膨胀,开始独断专行。没多久,朱元璋开始讨厌他了。
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临行前获丰厚赏赐。57岁的李善长若能揣摩帝意,见好就收,借此机会退出政坛,或许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他偏偏不懂得守拙,第二年病愈后,继续做官。
1376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朱、李之间又增加了一层姻亲关系,李家受宠显赫,世所罕有,时人极为羡慕。由此,李善长的飞扬跋扈进一步增长。
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为涉嫌谋逆被处死。本来,李善长本人、他的弟弟李存义、他的侄子李佑都牵涉其中,但朱元璋并未深究。5年后,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也网开一面,没有处死他们,仅以流放结案。
事已至此,李善长若能到朱元璋面前,磕几个响头,痛哭流涕一番表示忠心不改,无疑仍能继续获得朱元璋的信任。但是,李善长傲慢至极,竟然对皇帝的宽容连声谢谢也不说。“善长不谢,帝衔之”,朱元璋不仅是讨厌他,而是对他怀恨在心了。
这种情况下,按照朱元璋多疑、忌刻的性格,李善长已是凶多吉少。令人惊讶的是,李善长还在“作”,以找死的节奏“作”。
1390年,南京有一批人因为犯罪要发配边疆,其中有李善长的亲戚丁斌,李善长多次请求特赦丁斌。李善长不出面也就罢了,他越是求情,朱元璋越是生气,反而将丁斌治重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事,他供出李存义父子深度参与胡惟庸谋逆案,并进一步查明胡惟庸与李善长过从甚密。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明史》记载,御史们纷纷上奏,列举李善长的种种不法行迹。
至此,朱元璋不开杀戒是不可能了,李善长连同家人七十余人一起被诛杀。他的儿子李祺和两个孙子因为临安公主的缘故,得以免死。
如此血流成河的结局,可能是李善长根本没想到的。在皇权无限扩展的时代,所有的功劳簿、免死金牌,都是废纸废铁,一切还不是得看皇帝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