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2025-04-04 00:37: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力源微生物菌剂(广谱型)

 1)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果蔬及花卉品质,肥效持久、均衡;

 2)含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有效养分,并含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抗性;

 3)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微生物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肥料的使用。

渔肽根宝(广谱型)

1)促进生根,促使根系发达,提高农作物根系抗病、抗逆能力,对于受肥害、药害、冻害的根部,有缓解、复苏的作用,效果显著;

2)能激活农作物根系细胞,提高根系活力,使农作物生根快、须根多、根粗、根白、根壮。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优化根系环境;

3)防止沤根、烂根、恶苗、僵苗、青枯、立枯、枯黄萎、根腐、火龙秧等症状的发生。

回答2: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黄叶病,是世界农业史上分布最广、毁灭性最强的植物病害之一。1874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该病害。1960年我国首次在广西的芭蕉上发现香蕉枯萎病。香蕉的各个生长期,从幼小的吸芽至成株期都能发病。可导致严重的产量质量损失,甚至摧毁整个蕉园。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①香蕉种植前7~10天,每667米2用25%多菌灵500克与细土或河沙250千克混匀后撒施。蕉苗种植后每株淋施25%多菌灵500倍液。②用20%多菌灵800倍液浇灌香蕉根部,连续浇灌2次,每次间隔10~15天。

(2)农业防治①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田园清洁,收集蕉园残株,挖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撒生石灰深埋处理。②避免串灌,尽量使用喷淋技术。③蕉园附近尽量不种植葫芦科和茄科植物。④蕉园不翻土、不间种套种。⑤重病田实行香蕉和水稻轮作两年以上。

回答3: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人们仍未找到对易感品种长期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培育抗病品种才是控制香蕉尖孢镰孢菌枯萎病的根本出路。
芽变选择育种
香蕉长期用吸芽进行无性繁殖,与其他无性繁殖作物一样,也有芽变现象,因此,香蕉的芽变选种,实际上是株变选种。在病害流行的高峰期,通过大面积的田间调查,就有可能发现抗病突变体。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台湾香蕉一直遭受到FOC 4号生理小种的严重侵害,自1984年以来,采取农户举报在田间具有一定抗性的株系和组织培养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中选育抗性株系,对后代进行筛选,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至少14个有价值的抗性品种。据统计,现在世界栽培的300多个香蕉品种中,约有一半是芽变产生的。我国短脚香蕉、高把香蕉、油蕉和仙人蕉等优良品种也是由芽变选种而来的,由此可见,芽变选种在香蕉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条可行和有效的育种途径。
组培突变体选择育种
研究发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突变诱导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很小的体积具有大量的个体,且诱变剂处理更为简单有效。在一定的病害选择压力下,选择抗病突变体就可育成新的抗病品种或育种材料。通过组培选择突变体进行育种,是香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杂交育种
目前大部分香蕉栽培品种为三倍体,具有雌雄性高度不育的特点,但二倍体蕉有很好的可育性。三倍体香蕉无论自花或异花授粉都得不到种子,三倍体与二倍体交配也只限于某些品种,能获得少量种子。
毒素筛选育种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镰孢菌酸或FOC病原菌培养滤液筛选,可获得抗病品系。该方法主要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一般采用分生茎尖、分生类球体或愈伤组织作为材料,以一定浓度的镰孢菌酸或FOC病原菌培养滤液作为选择压,筛选耐毒素的突变体,分化成苗后接种鉴定抗病性。该方法简化了筛选程序,缩短了选择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加快了育种的进程。随着香蕉胚性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利用胚性、原生质体和体细胞作为离体诱变发生体系,将会进一步提高筛选效果。采用毒素筛选育种是比较新的技术手段,发展潜力很大。
体细胞杂交育种
体细胞杂交,即细胞融合,是获得体细胞杂种的一种技术,能克服远缘有性杂交的困难,打破物种分类界限,扩大利用种质资源的范围,开创由远缘植物导入抗病性、耐寒性等有用性状的途径。
基因工程育种
长期的研究发现,香蕉自身基因库中抗病基因较少,且大多源于病原自身的基因,这就给相关基因的分离带来困难。随着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不断建立和转化技术的不断探索,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香蕉枯萎病、束顶病基因进行了克隆。通过转基因获得香蕉抗病品种的方法是可行的,重要抗病基因的分离克隆无疑会加速香蕉基因工程育种的进程。[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