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婴儿哭闹,分离焦虑是怎么一回事?
婴儿的分离焦虑症,一般在6~7月开始会出现,12~18个月时,宝宝的分离焦虑表现在妈妈离开时他会哭闹、不安;18~24个月症状会达到最高峰。等宝宝到了入园的时候,刚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也会非常严重。
其实,婴儿期的宝宝,在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如若哭闹不止,一般只有两种情况,饿了或者尿布湿满了。
通过换尿不湿能让宝宝停止哭闹,是很好执行的操作,但是因为饿了的哭闹,就比较棘手。宝妈上班不在家,宝宝不能及时吃上母乳,孩子就会很焦躁,照顾宝宝的奶奶(姥姥)就遭殃了,宝宝想吃奶,你却给她奶粉,她自然是以哭来表示抗议。
有人开玩笑说,这又不是旧社会,怎么还能让孩子饿的哭,吃点啥不行。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宝宝也不是纯粹因为饿,她是因为饿引发了安全感的缺失,宝宝在六个月前,每天和她朝夕相处的是妈妈,她习惯了妈妈的哺乳方式,习惯了妈妈身上的味道,突然有一天,妈妈变成了奶奶,母乳变成了奶粉,宝宝就产生了最早期的分离焦虑症。
但话说回来,宝宝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不管什么情况,你得先让我吃饱了。怎么吃饱?这里分两种情况:奶水充足和奶水不足。
★ 奶水充足
宝妈产假满了要去上班,就提前把宝宝一天所需的母乳挤出来,放到冰箱里,作为主食。宝宝满六个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吃点蛋黄、米粉等基础的辅食,再配上储存的母乳,足以让宝宝不安的情绪等到妈妈下班回来。
作为母乳充足的宝宝来说,没有体会过吃不饱的滋味,也没有用过奶瓶,为了防止孩子抵触奶瓶,可以提前让宝宝适应奶嘴,因为再接近母乳口感的奶嘴,它也只是接近。
★ 奶水不足
母乳和奶粉交替着喂养的宝宝,一定要让宝宝养成一种规律感,一次母乳,一次奶粉,让他在潜意识里知道,他是需要喝奶粉的,婴儿的生活规律就是这样。千万不要乱着来,让宝宝产生错觉,我本来可以吃母乳,为什么要让我喝奶粉?宝宝必然还是倾向于母乳,给宝宝养成一种规律感,让他去接受饮食习惯。同样的,即使奶水不足,也要努力挤出来一些备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妈完全没有奶水的,宝宝自出生以来,就是喝奶粉长大的,这样情况的宝宝,虽然不需要进行奶瓶过渡的阶段,但同样要预防分离焦虑。
◆ 做游戏
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知道,妈妈离开后,还会再回来。不过,最好是在宝宝能接受的情况下,而不能强行,这样反而容易让宝宝的安全感缺失,认为妈妈骗他,走开了,不爱他了。
◆ 不溜走,有告别仪式
每次离开之前,都要和宝宝认真的说,妈妈要离开一会,和妈妈说''再见'',离开的时间要慢慢延长,让宝宝知道自己可以等到妈妈回来。如若不辞而别,会越发的加重宝宝的焦虑感。
◆ 新关系的建立
妈妈离开后,一定要把宝宝交给之后会一直照顾她的人,但不要今天是奶奶,明天是姥姥,这样宝宝自己也会分不清楚的。
一定要让宝宝形成一种新的依赖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之后的陪伴。
宝宝这样的分离焦虑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告诉孩子,只是短暂的分开,妈妈还会来看你,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够缓解焦虑的情绪,每次分开的时间由短到长,时间久了孩子就不会焦虑了。
只能慢慢训练了,说真的我感觉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要是对孩子慢慢教育,学会慢慢短期分离,对孩子以后上幼儿园也是好的。所以狠下心每天训练吧,之后肯定会有好结果的。
给宝宝一个娃娃。让娃娃代替妈妈来陪他,这样宝宝就不会哭闹了。
第一种分离的时机离开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觉后或者进餐后,因为宝宝在疲倦或者饥饿时更容易分离焦虑。
第二种进行短暂的分离练习,当宝宝自己爬或者走到另外一个房间,要确保这个地方是安全的情况下,等几分钟再去找他,让宝宝明白分开一会儿还能再见到你。
第三种新的照顾者,如果宝妈要开始工作了,提前带入新的照顾者,让他和宝宝有足够的相处时间最好是稳定的再找到合适的人选后,尽量少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