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学,它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2025-01-20 02:3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有人提出,如何来通俗解释形而上学这个问题。看起来这是一个很高端与我们普通吃瓜群众无关的事情,但真正把它说清楚了,实际上是我们吃瓜群众天天遇到的一个很接地气的问题。我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但愿意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来讨论。

我们从哲学开始,说说什么是哲学?

所谓哲学就是讲大道理的学问,是研究这个世界最一般理论的社会科学。什么叫做一般理论呢?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比如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的,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和质变的过程,量变是相对缓慢积累过程,质变是到了临界点突然由现存事物变成新的事物,是事物性质的改变。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类一出生,就开始“发展”和“量变”,我们不能从他小时候还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就认为他一直都不懂,要相信随着他的成长,他今后有可能做出大事,当然也可能是个庸人,这就是发展的眼光;人一出生就开始慢慢长大,变成熟,然后变老,这个过程都是量变,但到了最后那一刻,终究死去,这就是质变。

人从没有,到受精卵结合成人,完成了一次质变;又从人变成了尸体,最终灰飞烟灭成为宇宙元素,这又是一次质变。这两次质变,都是从一个旧事物,变成了一个新事物。所谓新旧,别理解为“新的”和“旧的”,而是过去和未来不同的事物,在哲学中,过去就是旧事物,未来就是新事物。

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哲学“大道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谓“皆准”,就是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人类先哲们经过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得到世界最一般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武装人们的头脑,成为我们的世界观,也就是对世界总的看法,然后根据这种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哲学又是方法论。

我前面说的发展的眼光、量变质变等哲学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哲学观点除了唯物主义,还有唯心主义,还有二元论,但实质上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类别。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意识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不能改变物质世界,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物质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意识是依赖物质而存在的;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占主导地位,意识可以改变一切,意识不依赖与物质存在,没有意识到的物质就不存在。

因此有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

不同的世界观,导致自己工作生活的方法就不一样。这就是有些人信神鬼,有些人是无神论的根本原因。当然只有得到哲学系统训练的人,才能够有坚定的世界观。而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受到系统的哲学训练,因此世界观并不是很坚定的,是游离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摇摆不定的。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但不是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特殊运行规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在研究自然科学时,可以用哲学方法来指导,比如前面说的发展眼光、量变质变理论,但不能够代替具体的方法,比如用显微镜看清微观世界,用望远镜开到百亿光年。

有人混淆了这个概念,老用哲学来解释具体事物,甚至搬出千年古人的某句话,就认为古人早就洞悉了具体科学的特殊规律,现在科学研究只是进一步证明了古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末倒置、形而上学了。

世界对“形而上学”定义本身也还有争议。

形而上学属于哲学范畴,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形而上学的老祖宗是亚里士多德。但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还是用有争议的。

西方哲学认为,形而上学是唯心论的基础,主要研究的是超自然界本原、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问题。因此,一般认为,形而上学是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或者无法证实其存在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抽象。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有:本体论、认识论、古代宇宙论、玄学等。所谓玄学就是用非科学的想象来臆测生命起源、进化和本质、生命与宇宙、终极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探讨这种问题的典型。

形而上学也研究神学,与神学哲学的主要区别就是,神学哲学对假设与科学实践是否矛盾不深究,而形而上学的假设虽然很可能无法被科学证实,但至少不能与科学实践相矛盾。这样形而上学的理性分析和缜密辩证的逻辑思维,曾经对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宗教神学信仰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在顶级自然科学家中,不信教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几乎全部。

自然实验科学的兴起,摧毁了形而上学的地位。

历史上,形而上学曾经风靡一时,成为社会的推崇的主流意识。很多人读书学富九车后,就开始了或四海游历,或山洞闭关,朝思暮想,参禅悟道,有一天突然开了窍,得出一些经天纬地的大道理,并且在与名人的辩论中胜出,就成功了,成为一代宗师。

随着观测实验科学研究的兴起,伽利略、牛顿等一批批科学家,用科学方法推进了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了社会文明和人民的生活水准,社会崇尚理性和证据的科学价值观越来越占据上风,形而上学不靠谱的思维方式,和暴露出的缺陷越来越受到质疑,由此形而上学渐渐式微起来。

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都对形而上学有过尖锐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哲学要与现实生活相通,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自由和价值发展作为追寻的目标。有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

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曾风靡一时,影响深远。

最著名的就是《易经·系辞》中的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认为“道”才是宇宙的本源,超越一切世间事物而存在。就是说这些“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于冥冥之中,高高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统治着万物运行;而“器”就是世间万物有形的存在,包括人的精神思想意识,都属于形而下的“器”,“道”对世间万物起着主导主导作用,人间一切“形”、“器”、“象”都受“道”的支配。

“道”的创立者是老子,推行“道”的学派叫“道学”,如今的道教就是这一脉传承下来,当然现在有许多分支。总体上,中国的“道”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宣扬的主要是意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切,因此是属于唯心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在历史上对推动人类认识世界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陷入玄学的东西很多,又严重束缚和限制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至今影响较大。有人拿出古人说的一些辩证论述,似是而非,认为这些古人早就悟出了现在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比如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理论、天体演化等等,符合古代道的想法,比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等等哲学思想。

但哲学思想是不能替代科学验证的。

形而上学基本都是凭空想象,但这种想象是不能与科学发现相矛盾,更不能对立。后来的实验科学发展,有很多已经完全与过去凭空想象的东西矛盾了,比如过去哲学认为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是静态永恒的;现代天文物理学已经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是动态的,有界无边,有始有终,随时都在运动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过程,随着自然科学的认识深入,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哲学。如果谁硬搬这些哲学理论来压制科学发现和违背发展规律,就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打着旗号的骗子。

在自然实验科学还没有出现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用形而上学指导解释世界现象,所以在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分得并不是很清楚,自然科学理论家一般同时又是哲学家,其发发现发明中混杂这许多哲理,甚至有许多技能不具备科学性。实证科学出现后,发现和证据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时还用臆想和逻辑推论来认识事物显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现代实验科学一定要以发现和实验结论为依据,科学的方法就是全世界科学界都认为能够最大限度接近真相的方法,任何科学结论都需要经得起全世界任何科学家,甚至任何人用科学方法重复验证。这样我们是相信得到科学验证的东西呢,还是相信凭着一些逻辑推理和想象得出的无法验证的东西呢?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但很多人用了一生都闹不明白,还越来越糊涂,就是被那些把“道亦道,非常道”之类古人名言,弄得越来越玄乎的江湖骗子们忽悠的。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回答2:

我来说一下这些名词的概念。

要讲的明白,首先得讲一下道的概念。
玄,即无中生有,又从有到无;由一生二,从二衍多...不断繁衍更迭的一种大循环下的运转法则,谓之道!是其创始门宗下的学派--即为玄学。那么道的学问高度一般多停留在理论上,要变的能为人所用,则需要形而下,向下发展。化道为术、由术生技,练技皆炼器...化为器物在有形有相能接上地气了之后才能为人所用!否则道的高度只能停留在上上层,高高的悬在那里,谁也指望它不上,所以必须要将他形而下。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形而下的概念,那么与之相反的形而上也就不难理解了。其由人类这种生物等级的桎梏,必须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做探索和研究,然后经过分析、计算、推理、假说、论证、实证这种盲人摸瞎探路的方式得到一种我们认为最贴合真理的规律出来,然后再顺着这样的一条条的规律向上再一点点的继续摸索直至最高的真理处... 以致我们最终能掌握住真理运用到真理。那这个向上求索的这个过程,就是形而上的概念了!所以我们经常说的形而上学,指的就是这个说的。
那么我们在向上求索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我们人类自己开发出的学问方法----就是物理学,它就是形而上学的,乃是一门需要向上求索寻求真理的一门“器质学科”;那么与之配套的就是一套相应的哲学理论需要来在上面做指导,而目前配套过来的哲学体系沿用的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实则也是器质哲学。 然而,在各门宗学派下自己又都有自己的学知体系和配套好的哲学思想观,不需要再套用别人的。
这样我换成你能听得懂的语言,这么来一解释,你是不是能明白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