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咬文嚼字》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

2025-04-14 20:34: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6)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7)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8)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