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拜年的作文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
文明小市民这几个字对大家来说肯定并不陌生,从文明公约开始,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我意识做起。下面的路边见闻,充分体现了文明小市民的重要性。
在路边上,一辆高级的马自达轿车与一辆出租车差点相撞,司机叔叔可能都吓了一跳,据我观察,这两辆车并没有任何损伤,甚至连磨擦都没有。可两位司机一下车就怒气冲冲,互相指责对方,话不投机三句少,就破口大骂,脏话也接连而出。这位师傅气得脸红脖子粗,那位叔叔也是血气方刚,毫不相让,而那辆出租车上却清清楚楚地印着“文明出租车”五个大字,那位高级轿车的司机,也是位衣装整洁的“绅士”。后来,他们各自打电话叫家人,竟然差点打起来!最后还是交警出面解决的。为了这事,足足浪费了5个小时!不仅耽误了各自的事情,弄得大家一天心情都不好,还严重阻塞了交通,浪费了我们公众的时间,扰乱了我们生活秩序。简直就是道德上的犯罪!试呈想如果事情发生后,发现没什么损伤,互相道一声对不起,以后开车慢一点,小心点,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退一步讲如果真是撞车了,可以拨打交通事故电话“122”,交警叔叔很快就到了,相信很公平、公正、责任分明处理的,也没有必要吵架啊,与已伤肝,与人伤和气,显得素质多低啊,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走在大街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场景,一青年喝完饮料后竟然把瓶子扔在人行道上,虽然前面十米远就是垃圾箱。还有的人随口吐痰,乱扔乱倒垃圾,乱贴小广告……我们也看到一位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弯腰很自然地捡起瓶子扔进标有“可回收的垃圾”的字样的箱子里,我们的环卫工人们或蹲或站,或用小铲子或用小刷子仔仔细细地把痰或小纸片用心地扫除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干干净净地环境,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彩色的墙、绿的树、红的花……大家的笑脸。难道他们的身影不给我们一些警示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住在一个充满祥和,和谐的气氛大家庭里,都希望看到我们周围的人都能“老吾人之老,幼吾人之幼”!那么就从我做起,让我们协起手来,都来争做文明的小市民!
第二[篇: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要市民,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这个美丽“大花园”里,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鸟语花香的场景,每天总能看见一幕幕让人心旷神怡的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要市民,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这个美丽“大花园”里,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鸟语花香的场景,每天总能看见一幕幕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象。这就要我从自己做求更好的生活。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文明。我们要争当文明的小起,从身边做起。
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我们吃饭前要洗手,玩玩具要和伙伴不争抢、不打架、不骂人,对老师要有礼貌。这些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怎么样去行动起来呢?
景象。这就要我从自己做求更好的生活。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文明。我们要争当文明的小起,从身边做起。
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我们吃饭前要洗手,玩玩具要和伙伴不争抢、不打架、不骂人,对老师要有礼貌。这些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怎么样去行动起来呢?
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打架。有时,对方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并向你赔礼道歉。你却大打出手。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再说对方又不是故意的。还有,我们走在大街上,不要乱扔纸屑,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德,是我们的职责。
其次,要管住自己的口,不骂人。外出,对方不小心把你的东西碰到地上,可是人家小心捡起来交给你,可是你却恶言恶语骂人,伤害别人。让“芝麻粒”大的事变大。也许你得意洋洋的时候,你却给大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你素质低,没有涵养,受到大家的谴责。
第三,管住你的脚,不践踏草坪,我们的济南是个美丽的地方,可你却随意踩上去,不爱惜环境,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让外来的游客们肯定会慕名而来,失望而归。这不是代表你个人,而是城市文明的情况。
我们做到这些还不够,还有很多很多。要想我们的济南更美丽,我们就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什么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也更轻便!
6、难过的春节
过春节本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曰子,可我却是有春节的样,没春节的味。本来我们一家也应该过得欢快的,但一件突发的意外事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
那年的春节,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迎接叔叔回来过年,可在那时等了很久也不见叔叔的影子。本以为他临时有事而把回家曰期推迟了。可哪知一个电话打回来,却使得爷爷奶奶坐在那里唉声叹气,婶婶偷偷地抹眼泪。我猜想一定是叔叔在外面遇到了什么意外,果不出我所料,初一的那天清早,爸爸就拿着衣物来到奶奶身边,并且还在说着什么,正好被正起床上厕所的我看到了。原本我还迷迷 糊糊的,这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我蹑手蹑脚地躲在门边把耳朵贴上去偷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正在说叔叔的事,听到这我的好奇心更大了,便一直躲在门外听他们讲,听了很久后我总算明白了叔叔为什么没有回来的前因后果。
原来,叔叔买了车票正要回来,突然在车站遇到了歹徒,而且这是一帮非常凶狠的歹徒,他们把叔叔带到一个树林里去,因为叔叔反抗,所以将他狠揍了一顿,并抢走了所有的钱,这可是叔叔长年累月在外赚的血汗钱啊。想到这些钱就此化为乌有,我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本来这样的事也许只是在电视中才能看到,可竟然发生在我自己家中!
每每到了过年的喜庆曰子,我就会想起那个难过的春节,而且我也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里了,这毕竟是令人伤心难过的事啊!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到处都散发着节日风采。
街道两旁,卖烟花炮竹的小摊子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
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
娃娃,十分可爱。 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令人流连忘返。春节是大人
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喜悦的心情“随处可见”,人们的脸上都写
着呢!
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都倒贴“福”字,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晚上,大家还要一起放烟花,如墨的夜,朵朵烟
花在黑暗中盛开,瞬间绚丽已极,迸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花儿绽放,还来不及在脑海中印上花魂,她已迅速地消逝了。烟花美得就如一个幻影,总让人疑心这
花是不是真的在眼前开放,虽然眼前还在晃动着那缭乱的花 。随着“轰”的一声,一束烟花 “飞”上了天空。紧接着,更多的烟花“飞”了出来。随着噼噼啪啪的一阵像放鞭炮
似的声响,烟花“绽开”了!不一会儿,天空便热闹起来。景象好美啊!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星花纵横交错,一时间,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我们的笑脸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闪耀着种种光芒,它们显得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值得大家细细品味。月色已深,但耳边还是不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
或许,这就是节日的气氛吧!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06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夜,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 new 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07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简评:本文以一天的见闻为线,写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打爆竹,逛街,一路写来,在热闹的氛围中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高兴心情。可以说本文的“高兴”可算全文之文眼。而以一天的活动为视角切入,反映传统春节的热闹与人们的无限快乐,抓住了话题“春节”的关键特点
4、看耍灯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春节的这一天。我们有得玩啰!新又到了,往事如风,把我以前的记忆全部都带走了,这一年又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新年到,新年到,我们大家放鞭炮……”这是我们自己唱的,你看,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都是红通通的一片,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一家人忙都忙不过来。
吃完年夜饭,我拉着妹妹的手,一口气跑到街上,“好美啊!”我不禁发出赞叹。街上气势非凡,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到街上东游西逛。啥?耍狮灯的来了!你看,狮头左摆右扭,看上去非常凶,可当它钻来钻去的时候,我又有点担心,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啊!后来又想了想,那么聪明的狮子怎么会呢!于是我又继续静下心来看灯。人太多了,只好跳起来看。
“姐姐,姐姐!花灯又来了啰!看花灯哟!我们去那边看吧!”妹妹大喊了起来。“花灯?花灯!我终于看到你了。”原以为现在的灯越来越少了,今年也许看不到花灯了。这太让我喜出望外了!我高兴地回应:“Let’s go!”妹妹听我说了句洋文,似懂非懂,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我顺手一拉,看花灯去了。
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四个大字:“新春快乐,”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送入耳膜。更别提还有那些男男女女的宛转歌喉了,“正月里来,是新年啰……”那声音悦耳动听,婀娜多姿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胜似梦境之迷离,下面还有许多节目,那个大花脸丑角不时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真是处处欢声笑语。
夜深了,街上的人渐渐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妹妹拉着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父母早就睡下了,他们被春节的喜气带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跟妹妹在床上说着今天的看灯的趣事,迷迷糊糊才进入了梦境。
5、礼物
“噼里啪啦”,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贴春联。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新的一年的开始,预示着我们长大了一岁,美好事物将来临,谁不高兴呢?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穿着新衣服,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准备去买个痛快。
走亲戚,大多数人更是争着去。
可是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
清晨,听见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还躲在被窝里不愿起床,你想想,被窝中的舒服感觉谁愿离开!可还没等我舒服够,妈妈已经扯破嗓门叫我快起床了。我将被子一扯,蒙住了整个头,可无济于事,妈妈已走进了房间,下了一道圣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点准备!”
我生来性格内向,不愿串门走亲访友,但无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们全家人已准备好出发了。天啊!拎几大包东西,岂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兴,说:“你们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会跟上的。”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约摸走了两三里路,我放下东西,拿起手一看,有两条红印子,动一动,弯都弯不过来。痛,我气愤极了!就在这时,一瓶不争气的酒滚了出来,我捡起一看,连崭新的标签上都有几条小脏痕。
还是继续上路吧。
总算到了外婆家,他们有说有笑的,可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看电视,想着心事。
过了几天,外婆她们家的人来我家了,礼物全放在书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吗?标签上的几条痕迹还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会错,绝对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曰,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盛大节曰,可是谁出的馊主意?为什么要送春节礼物,难道不送不行吗?而且最终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来了,有什么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也更轻便!
6、难过的春节
过春节本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曰子,可我却是有春节的样,没春节的味。本来我们一家也应该过得欢快的,但一件突发的意外事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
那年的春节,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迎接叔叔回来过年,可在那时等了很久也不见叔叔的影子。本以为他临时有事而把回家曰期推迟了。可哪知一个电话打回来,却使得爷爷奶奶坐在那里唉声叹气,婶婶偷偷地抹眼泪。我猜想一定是叔叔在外面遇到了什么意外,果不出我所料,初一的那天清早,爸爸就拿着衣物来到奶奶身边,并且还在说着什么,正好被正起床上厕所的我看到了。原本我还迷迷 糊糊的,这一下子就清醒了许多。
我蹑手蹑脚地躲在门边把耳朵贴上去偷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正在说叔叔的事,听到这我的好奇心更大了,便一直躲在门外听他们讲,听了很久后我总算明白了叔叔为什么没有回来的前因后果。
原来,叔叔买了车票正要回来,突然在车站遇到了歹徒,而且这是一帮非常凶狠的歹徒,他们把叔叔带到一个树林里去,因为叔叔反抗,所以将他狠揍了一顿,并抢走了所有的钱,这可是叔叔长年累月在外赚的血汗钱啊。想到这些钱就此化为乌有,我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本来这样的事也许只是在电视中才能看到,可竟然发生在我自己家中!
每每到了过年的喜庆曰子,我就会想起那个难过的春节,而且我也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里了,这毕竟是令人伤心难过的事啊!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到处都散发着节日风采。
街道两旁,卖烟花炮竹的小摊子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
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
娃娃,十分可爱。 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令人流连忘返。春节是大人
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喜悦的心情“随处可见”,人们的脸上都写
着呢!
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都倒贴“福”字,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晚上,大家还要一起放烟花,如墨的夜,朵朵烟
花在黑暗中盛开,瞬间绚丽已极,迸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目不转睛地盯着这花儿绽放,还来不及在脑海中印上花魂,她已迅速地消逝了。烟花美得就如一个幻影,总让人疑心这
花是不是真的在眼前开放,虽然眼前还在晃动着那缭乱的花 。随着“轰”的一声,一束烟花 “飞”上了天空。紧接着,更多的烟花“飞”了出来。随着噼噼啪啪的一阵像放鞭炮
似的声响,烟花“绽开”了!不一会儿,天空便热闹起来。景象好美啊!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星花纵横交错,一时间,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我们的笑脸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闪耀着种种光芒,它们显得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值得大家细细品味。月色已深,但耳边还是不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
或许,这就是节日的气氛吧!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2006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夜,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 new 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2007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简评:本文以一天的见闻为线,写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打爆竹,逛街,一路写来,在热闹的氛围中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高兴心情。可以说本文的“高兴”可算全文之文眼。而以一天的活动为视角切入,反映传统春节的热闹与人们的无限快乐,抓住了话题“春节”的关键特点。
回答者: 584733805
写这个春节,你们全家人集体旅游了。爸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能聚在一起,这次就决定一起出去旅游。不仅很特别,而且在一起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千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他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凝聚了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们的朴实、勤俭的优良品质。当然在传统习俗中的另一面也夹杂着一些落后、愚昧的内容。人们的传统习俗随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有些习俗被注入新的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要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风俗,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欢度传统佳节时,不能忘记树新风、破陋俗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年的运气,以此增加节日的气氛。
灯节与“笊篱姑姑”:满族人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点燃“索罗杆”上和屋檐下的灯笼后,便彻夜不息,以示红灯高照。若灯熄了,则意味着不吉利。有的人家甚至将灯点到二月初二。满族人的灯节也就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挂各式各样的彩灯,办灯会。在农村,这天晚上有的人家还要“验月份”:用荞麦面制成12盏小灯碗,碗边标上月份,在每个碗中放一粒黄豆,然后放在锅里蒸,碗中的豆粒胀大就意味着那个月份涝,豆粒小则预示着旱,不大不小的为风调雨顺。
灯节也是满族年轻妇女的节日。这天“格格”(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来玩“笊篱姑姑”。她们在笊篱上糊上粉莲纸,画成漂亮的大美人,再把筷子和笊篱绑成“十”字,竖的(笊篱把)做身子,横的(筷子)做双手,然后,给“笊篱姑姑”穿上漂亮的彩色纸做的衣服,让“笊篱姑姑”在桌子上欢快地跳舞。之后围观者还可向“笊篱姑姑”“问卜”,什么都行,肯定时“笊篱姑姑”点点头,否定时“笊篱姑姑”摇摇头。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