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留青竹刻的雕刻方法

2025-01-20 01:14: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竹子经处理晾晒变成淡黄色,表皮与下面的基底颜色相近,反差不明显。但是“人养玉、玉养人”的道理对竹子一样通用,留青刻品愈经把玩摩挲,基底部分变色越快。那些峰峦枯石、溪流云霭、梅兰竹菊等元素所建构的画韵诗意,便会渐次显现在观者面前,这往往需要一个人的大半生时间去把玩亲近,方可造就它达到圆熟莹润的境界。
三步完成竹刻,一件留青竹刻的完整制作过程包括采竹、煮青、雕刻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采伐竹材。无锡留青竹刻的传统选材地,是在浙江省东部的嵊州市,竹子品种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常见的毛竹,采伐时间在冬季最冷的春节前后。所选竹株,又以三年龄的毛竹为宜。嵊州数十万亩毛竹,主要用于建筑、造纸或制作竹炭、竹醋、制药原料。乔先生每两年进一次山,每次采伐几根便足以敷用。而最终精选每根竹子合用的部分,也仅能选出三四节而已剖开后的竹片,要进行第二个步骤,煮青。将竹片层层叠放在柴锅里,旺火煮开。水煮可去除竹肌里面的糖分,加入明矾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并杀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虫卵。沸水煮开持续半个小时左右,青绿的竹皮变成暗淡的黄绿色,此时需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擦净竹皮表面附着的油脂。水煮处理后的竹片,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晾晒阴干,细细拣选筛除其中有裂有残疵者,方可进入下一步创作阶段。  色彩单一的竹材,在竹刻家看来,并不简单。竹材截面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竹皮、竹肌、竹黄。表皮竹筠质地最为坚密细腻,没有明显的筋络纤维,水煮晾晒后颜色变浅变白。下面竹肌,靠近竹皮部分纤维紧密细腻,年代越久远,色泽会越来越深,呈现琥珀般棕红色,宝光流溢,滋润晶莹。因此也被称作竹玉。竹肌越向内层纤维越少,质感越粗。最内一层称作竹黄,质地最软。  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依据竹材使用情形,通常竹刻艺术品可分为三类:竹雕器、翻黄器和留青竹刻。而留青竹刻,是运用竹皮与竹肌的质地、颜色对比来创作。通常画面实体部分留青,去除竹皮现出竹肌部分作为背景。无锡双契轩针对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刀具。所用刻刀有圈边刀,起地刀,圆口刀。每一刀型又各分大小尺寸,总计十余支。  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画稿,圈边,起地,分筠,平地。第一步,画稿。无锡留青竹刻,以花鸟、山水、金石书法题材为多。因留青之故,需要画面元素的边缘勾勒清晰,因此工笔画最适宜。第二步,是圈边,用圈边刀圈出保留竹皮的边缘。这一步很关键,因为竹皮剥去不可复原,过程是不可逆的。所用圈边刀,是单面刃平口或斜口窄刃。运刀时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以免破坏留青边缘轮廓,用刀的锋尖向前运行。圈边很像是工笔画里面的线描,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不生不涩、流畅自如、行刀如运笔,一气呵成的境界。第三步,起地,是指去除竹皮,露出竹肌。这一阶段使用平口起地刀,刀刃斜面向下紧贴竹面,向前推铲。行刀时注意用力均匀,尤其是不能下刀过重。因为通常竹皮层不足半个毫米,仅相当于七八根头发相叠的厚度。下面就是被称作竹玉的竹肌表层,是竹材最漂亮的部分。这一层一旦破坏,无法补救。第四步,分筠。筠,是竹皮,所谓分筠,是用刻刀在竹皮上刮出深浅层次,相当于工笔画里的渲染着色。分筠是留青竹刻最具特色的核心技术,因为要在几根头发厚度的竹皮上分出层次,以表现笔墨浓淡。如此细微且不容差错,这无疑需要付出极大的专注与细致。分筠所用刀具为斜口圈边刀或圆口刀,运用刀锋在竹皮上刮刻。复杂的分筠之后,是更为细致耗时的第五步工艺,修整竹玉层,使之平整光滑,称为平地。用平口起地刀细细刮磨,并随时修整瑕疵,平地工序通常需要往复五六次,才能最终完成。  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数年。刀法技巧之外,还需要竹刻家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这也是留青竹 刻至今仍属于小众艺术品,而且传世品不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