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4-11-22 01:37: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教师的准备
说到教师准备,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资料的搜集、学生情况的研究等。没错,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当前我们这支队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与“三维目标”相关的准备。这与我们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有关。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师是否应该问问自己在这方面有没有差距。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对照检查,同时还应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情感是否融入到教学中,自己是否被教学的内容所感动,如果不能感动自己,如何感动学生。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师是否应该问问自己在这方面有没有差距。当然,教师还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课件的制作能力等。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否应该问问自己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吗?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涉及到准确、适度和到位等问题。
二、备课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 要从单元角度考虑教学目标
(二)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是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和保证,是设计具体方案的重要依据。
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品德形成的规律。还包括:学生的喜怒哀乐;家庭、社区环境;不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等
(三)必须关注社会生活
(四)强调“贴近学生生活”不是只讲身边的事
(五)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所提示的知识点

教材是引发儿童活动的一种工具,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
教材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的资源、案例,而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看图讲述的课本。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富有特色的课程,扩展教学内容。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六)研究教材,利用教材
1.尊重教材,结合实际拓展教材2.贴近学生实际,坚持教学目标,拓展教材内容
3.教材设计的活动不一定适合我们.
4.教学参考书上的活动不一定合适.
(七)教学活动的设计
1.设计活动必须贴近教学目标;
2.设计活动要考虑其可行性,不要顾此失彼;
3.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
4.要研究科学有效的方法,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5.问题的设计要周全;
6.要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7.尝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8.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也应该重视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