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点,刘备没有借荆州,这是东吴一家之言。刘备借的是江陵一郡。据守江陵,北上可攻曹操,东进可攻孙权,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刘备以荆州牧必须在荆州首府上任为由,向孙权借江陵(孙权保举刘备为荆州牧)。孙权和鲁肃因周瑜新亡,没有抵抗曹操的信心,希望依靠刘备来防住北方的进攻,就把江陵让给了刘备。后来孙权实力逐渐强盛,有了对抗曹操的信心,同时也害怕刘备背盟,就向刘备所要江陵,刘备说得了益州就还江陵。刘备入蜀后,孙权再次索要江陵。刘备和关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刘备同意归还,关羽却不撤兵。鲁肃亲自去会见关羽,关羽虽然嘴上说不过鲁肃,但依然不撤兵的举动也让鲁肃无可奈何。孙权忍无可忍,和吕蒙分兵进攻荆州,刘备也出兵援救。这时曹操攻下汉中,刘备为了去与曹操争夺汉中,与孙权讲和,孙权也考虑到唇亡齿寒,接受议和。双方约定,江陵仍归刘备,刘备将荆州东面三个郡送给孙权作为交换。
关羽打败曹仁后,中国振动。孙权害怕将来关羽反过头来攻打自己,就有了先下手为强的念头。这时亲刘派的大都督鲁肃已死,新都督吕蒙认为,得了荆州,东吴就可以独自对抗曹操,不需要刘备了。这点和孙权不谋而合,于是孙权借口刘备借地不还,发动了荆州争夺战。
刘备不还江陵,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而且事实上,孙权并不怎么占理。荆州位于三国的中间
北可直捣许都,东可威胁建康。自然是谁都想要
后来不是“还”了吗/其实东吴始终没有放弃对荆州追讨,只不过最初东吴方面只是想借刘备的实力抵挡曹操,毕竟当时赤壁也消耗了东吴方面的大量实力,而刘也需要一个用武之地,于是两家才达成了协议。等到后来东吴逐渐强大,并且蜀国也有了其他地盘后,才一而再的讨要荆州,第一次是和平的方式讨到荆州三郡,后来是武力的方式夺到其他三郡的
到嘴的肥肉谁也不愿吐出来的,最后只有拳头来说话了。
应该是有的。后来鲁肃讨要荆州,面对关羽的骄横,鲁肃冒生命危险,单刀赴会,把刘备方面的人驳的哑口无言。不过,到嘴的肥肉谁也不愿吐出来的,就象现在小日本不愿归还我们钓鱼岛一样,刘备方面压根就没想还荆州。还有历史上单刀赴会的是鲁肃,关羽没干过这事,《演义》中为了突出关羽,把他安在关羽身上了。历史上的鲁肃并不是一个文臣,而同时也是一个武将,他年轻时曾三箭退敌,而且周瑜死继任东吴的大都督之职。不过鲁肃的军事才能略高于诸葛亮,不及周瑜和陆逊。而在谋略上则强于诸葛亮许多,三分天下最早的兰本就是他提出的,而且在可行性等各方面都比诸葛亮的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