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筝》中看到鲁迅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吧?

2024-10-30 08:55: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从《风筝》中看到鲁迅一个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无视儿童天性的人,不允许弟弟玩风筝,并且将他做好的风筝掷在地上踩得粉碎;一个关爱弟弟、手足情深的人,他对弟弟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弟弟能成为他心目中的有用之才;一个知错能改、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当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即使胡子一把也要去求得弟弟的宽恕;一个忧国忧民、心系民族的人,因为弟弟忘却了哥哥对他的“虐杀”而对国民的劣根性忧心忡忡。

写作时间
此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发表于同年2月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副题野草之九。
生活背景
作者鲁迅于1919年9月9日在《国民公报》上发表过散文诗《我的兄弟》,在《我的兄弟》一文中详细记述了风筝事件,作者年少时对放风筝不屑一顾,故嫌恶小兄弟(周建人)喜好风筝,但是在作者长大后了解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此对年少时抹杀小兄弟的爱好感到深深的自责,且写此文的时候正值农历正月初一,作者有感于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战便做了此文。
社会背景
1925年,中国北方各省正处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在意识形态上极力强化封建教育。1925年11月,段祺瑞政府的教育部通过了学校“读经”的决议,规定自初小四年级起必须读经。一些封建文人和买办知识分子紧相配合,高唱“尊孔读经",竭力推行奴化教育。作者鲁迅的这篇文章,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揭露和批判。

回答2:

体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能改,勇于自责反省的精神品质。

回答3:

鲁迅对被虐杀者的麻木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回答4:

鲁迅批判封建教育,还是一个关爱兄弟,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人。

回答5:

善于自责和反省是一种美德
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