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分解任何的物质分子的结构,能穿透很多的物质比如x射线就穿透人体。玻璃是一种物质密度很高,高密度物质就容易被光所穿透,不仅是玻璃,玉器玛瑙钻石等都容易穿透(包括液体)。
光是电磁波,当它入射到任何介质或在介质内传输时,实际上是介质中的微观粒子吸收了它的能量,发生电极化与受迫振动,形成电偶极振子,振动的电偶极子又发出次波。我们看到的透过玻璃的光已经不是原来的光,而是玻璃内部微观粒子在入射光作用下发出的散射次波。
扩展资料
通常所说的光指的是可见光,波长大约在200~900纳米范围,而不可见光范围就广了,比如,我们光纤通讯常用波长在1550纳米左右。
任何波长的光所经过的介质要么反射,要么吸收,要么透射光,主要是光与电子的作用。人类之所以能看见物体,也是因为这个物体能反射特定颜色(波长)的光,或者这个物体本身就是发光的光源,因此世界有了颜色和明暗。
光穿过玻璃的本质,是可见光这种波,在玻璃上同时发生反射、吸收和透射的情况下,因玻璃对可见光的透射率较高,故大部分可见光波透射过玻璃,并在人的视网膜上投影,从而被人感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
光是电磁波,当它入射到任何介质或在介质内传输时,实际上是介质中的微观粒子吸收了它的能量,发生电极化与受迫振动,形成电偶极振子,振动的电偶极子又发出次波。光透过玻璃,其实我们看到的透过的光已经不是原来的光,而是玻璃内部微观粒子在入射光作用下发出的散射次波。由于各种介质内微观粒子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同,就呈现出不同的散射特性。根据Maxwell方程组和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可以得到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就是折射)电场强度矢量两个分量与原入射电场强度矢量的两个分量的比例关系,光矢量就是电矢量。
玻璃是非导体,电磁波的入射不会产生自由电荷和传导电流。如果光入射于导体表面,由于存在自由电荷,其介电常数是个复数,折射率也是个复数,会对电磁波呈现强烈吸收,所以金属是不透明的。当然,这里说的导体和非导体不是通常导电不导电的理解,要根据入射电磁波的频率进行一个计算才能得到结论。对于红外光,某些半导体材料也是透明的,其在真空中的波长是400nm到760nm,当然对其中各个小的波段透过率又有不同,而对于红外光、紫外光将是部分透明甚至完全不透明的,具体各个波长的透过率数据可向有关玻璃厂商索取。透紫外的材料如石英、氟化钙、氟化镁等在210nm波长仍有较高的透过率;透红外的材料有硅、锗、硫化锌、砷化镓等。
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坚实的物质,如果从原子的内部去看,它其实是空荡荡的。因为在原子的内部,原子核和电子的体积加起来不到原子体积的1000000000分之一。况且,还没有证据证明原子核和电子就不能被光子穿过!所以,透明才是正常的!
要想弄清楚这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一些物质为什么是不透明的?
对于不透明的物质,我们可以分为四大类:
1、由于自由电子的阻挡作用导致的不透明:这是金属不透明的原因。
2、能吸收光线的物质导致的不透明:这类物质的分子的电子的激发能比较低,恰好在可见光范围内,分子里往往有苯环、苯醌、联苯胺或其它共轭体系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电子的激发能,使电子容易发生跃迁而吸收光子的能量。这样光线就被吸收了。
3、由于透明物质的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不透明。如玻璃是透明的,而玻璃粉则是不透明的;冰是透明的,而冰被砸碎了就是不透明的了。如果一种物质它的结构特点不符合1、2,那它就是可以通过光线的,但如果它的结构里有很多小空隙,那它就是白色。这就是白色物体不透明的原因。
4、 1、2、3原因混合的结果。现实中的许多物体的不透明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如果一种物质它的结构里即没有自由电子,又没有容易激发的电子,物质的结构又很紧密,没有许多孔隙等条件。那物质就可以通过光子,即是透明的。所以玻璃是透明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29783.html
光能穿透玻璃体现的正是光具有波的特性.光能反射,则是体现力学性质.这就是很有名的光的波力二向性.
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光穿透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样科普太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