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没有关系的。
但跟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机构职能的设置有关,而且跟企业流程制度规定有关,还跟企业文化有关。
配备时,来源是于内部熟练人员,外部招募经验人员再者别人推荐也算第二种.
内部熟练人员:优点熟悉内部结构,交涉过程可以减免,内部关联工作搭配可以比较容易接纳;缺点气氛和情绪协调容易不当(工资待遇,人员情绪).
外部招募经验人员:优点态度容易谦逊,经验可以根据考量进行定格指出长短,所谓进一个新的工作氛围最低三个月"夹着尾巴做人",同意否?能吸纳他的长处,采纳别公司的另一种操作技能经验.缺点人员交涉处理事情问题不容易马上苟同,看人的性格脾气还有个比较棘手的处理态度,唉,自己看吧,不知道讲的对不对?
提问者的问题补充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管理学案例的分析方向搞错了。倒是一楼hubangcheng的回答方向是对的,只是没有详细说明。
比如,管理学演变,从古典管理时代、科学管理时代、行为科学时代,各阶段演变跟和尚的人数没有多大关系。
这是一个组织管理学的问题,组织发展的各阶段的状况和需要处理的各种组织关系才是这个案例的症结。
一个和尚挑水吃:
在企业初创期,人员少,事情多,人员间没有很好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组织关系和明确的任务,但是由于人少,有创业精神,大家都兢兢业业,主动承担很多事情,将企业创建起来了。
两个和尚抬水吃:
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有了增加,各初创人员间有了简单的分工。凭着创业期的经历和模糊的分工、分权,大家都可以将各自业务模块完成。
三个和尚没水吃: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各业务分工越来越细,各种审批、监督环节的增加,企业的机构越来越庞大,就会出现业务真空和业务重叠的现象。而且部门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分工,不设立必要的组织机构,不充分的授权和分权,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不建立明细的工作流程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部门间的扯皮会越来越多,劳动生产率会越来越低。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并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企业会陷入危机。
所以纵向上要解决授权、分权和激励的问题,以提升组织绩效。
横向上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明细的工作流程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
而且通过MBO管理方式,设定一些部门指标和部门团队指标,还设定一些流程的过程指标(如内部客户服务满意度、团队协作等),以强化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另外就是文化建设,在四个层面开展工作(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培育精诚合作的企业文化。
时下流行的BPR,便是要改变这个状态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工程,另外为了确保变革后的责任和流程的顺利落实,并实现控制和信息共享,变出现了ERP,各企业通过IT系统保障业务的有效、高效运行和知识化得管理。
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管理学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开一门课讲一学期的。
1 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
通过对现有管理学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着重点使得管理学著作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成为管理学理论流派形成的基础
关于管理学理论流派的划分,管理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孔茨和奥康奈把管理学分为七个学派: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交往中心学派和数理学派
W.沃伦.海恩斯、约瑟夫.L.梅西、小马克.J.华莱士则把管理学分为:管理会计学、管理经济学、组织理论、人类行为、管理科学以及工业工程
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赛维奇在《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把管理学理论流派分为三个流派: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中国学者孙耀君则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和未来企业管理的一些论述。而关于管理学流派,孙认为前三个管理思想可以作为一个流派,但是在现代管理思想中由于纷繁复杂,所以不宜作为一个学派,而将现代管理思想划分为六个管理学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2 我跟人觉得,管理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管理学派
根据时间纬度(管理理论的演变历史)和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综合了管理学家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见解后,将管理学理论流派划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当然对于现代管理学派仍然是由各个子学派构成。古典管理学派的观点主要反映二战前的文献中。它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即产出/投入的最大化。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劳动和劳动管理中的问题,而被成为“科学管理”。古典学派认为管理的三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行为科学学派则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把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扩展到劳动的环境之中。所以行为科学学派研究的重点就是劳动组织范围内的管理或非管理的人的行为。
现代管理学派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熟练地运用数学和运筹学统计学的手段来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其着重于建立计量技术来辅助管理活动。
2.1古典管理学派
w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w 主要的古典管理学派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 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w 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
w 相关论著
2.1.1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w 人类关于管理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大概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经济发展和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美国和欧洲人提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最著名的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等人的“古典组织理论”。
(续)
w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雄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企业管理水平西当落后,突出表现为: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产率低下,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
w 所以,很多人认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样的人力和设备,劳动效率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注,他们试图运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w 这就是科学管理学派产生的现实基础。在那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尔弗莱德.泰勒。
w 不管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都不是他们自己个人发明的。其理论渊源可以溯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亚当.斯密、巴贝奇、麦卡勒姆、普尔等人的贡献,这些人的管理思想就是还未形成系统前的管理思想。
w 正如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说到,“泰勒所作的工作并不是发明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十九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务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为科学管理。”
2.1.2 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内部又可以分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的观点集中于工作的原理——车间的管理,被成为“科学管理”;第二个范畴集中于组织的管理,被成为“古典组织理论”。
2.1.2.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学派
w 1880年,泰勒在一家钢铁公司任职期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试验“生铁搬运试验”,他首先挑选了一个始终的搬运工,仔细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劳动时间,进而总结出搬运生铁的合理动作和有效方法,他结合了工资方面的激励,施工人员一采用他的方法,从而使搬运生铁的效率大大提高。
w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为四个方面:
– 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 科学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工人的技能,激发工人的进取心
– 摈弃只顾自己的思想,促进工人之间的相互写作,根据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 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必须对各自的工作负责
2.1.2.2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学派
w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后面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观点主要有三个内容:经营与管理,管理原则以及管理要素。
w 关于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二者是不同的,管理只是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
w 管理原则
– 劳动分工
– 权力和责任
– 纪律
– 统一指挥
– 统一领导
–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 人员的报酬
– 集中
– 等级制度
– 秩序
– 公平
– 人员的稳定
– 首创精神
– 人员的团结
2.1.2.3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学派
w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 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是职责来分配的
– 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有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加以限制
– 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和行驶相应权力地方法: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被雇用
w 权力的类型
– 韦伯把权力定义为一种引起服从的命令结构,被社会接受的权力有三种: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
–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是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基础;具有合理性;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保证权力的行驶;所有权力都有明确规定,所谓职权明确
2.1.3 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
w 古典管理学派的贡献
– 开创了管理新时代的里程碑
– 对以后的管理学这一学科的完善起了巨大的作用:
1.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确认了管理的领域。
2.明确了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职能,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依据。
3.提出了履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的方法和原则。
4.为管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时间动作分析、工作的简化、刺激工资制度、生产作业计划、人员的考察和预算等。
(续)
w 古典管理学派的局限性
– 主要是针对“科学管理”
– 经济人的假设,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
– 研究范围小,内容窄
– 学科建立的初期,其局限性是在所难免的
2.1.4 相关著作
w 泰勒:
– 《计件工资制》
– 《车间管理》又译《工场管理》
– 《科学管理原理》
w 法约尔
– 《工业管理合一般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w 韦伯
– 《一般经济史》
–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经济与社会》
w 穆尼
– 《组织的原则》(1947)
w 厄威克
– 《行政管理原理》(1944)
2.2 行为科学学派
w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w 行为科学的主要学派
– 人际关系学派
• 霍桑试验
– 行为科学学派
• 个体行为的研究
• 群体行为的研究
• 领导行为的研究
w 行为科学学派的评价
w 相关论著
2.2.1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w 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使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成为必然。
w 实施“科学管理”并没有给劳动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作用,反而使劳动效率甚至有所下降,为什么?这正是行为科学学派产生的现实背景。
w 因为,行为科学认为导致劳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在管理中对人的忽视,劳动效率不仅取决于劳动的物质环境和工作条件,还跟员工的情绪态度紧密相关。
w 而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其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特别是管理学,古典管理理论仍然对管理学的框架模式产生影响。
2.2.2 行为科学学派
2.2.2.1 人际关系学派
w 霍桑试验
– 所谓霍桑试验是指哈佛大学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或观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照明试验,其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继电器装配试验,目的是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资形态等作业条件的变化同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响效率的是职工的情绪,而不是作业条件,而情绪是由车间的环境,即车间人群关系决定的;(3)访谈计划,通过访谈计划了解如何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提高劳动效率。
– 霍桑试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提出了管理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即人际关系的整合。
w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要整体看待这个系统,因为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一定的方式同其它部分联系。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协作活动。
在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1)职工既是一个完整的人(其行为的个性、直觉和主观方面),又是在特定组织中扮演有限角色的组织成员
(2)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3)个人具有自由意志,但他的行为有受到遗传、社会和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所以要力图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提供恰当的刺激手段来影响和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w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组织为了获得和提高成员的合作意愿,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金钱、威望、权力和各种客观刺激,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号召他们忠于组织、相信组织目标等。
(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管理人员非常重要的指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深刻认识到实现了组织目标有助于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并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真实的或理解上的背离。
(3)信息沟通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
w 经理人员的职能
–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通过信息的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资额增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 具体有三项: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2)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续——相关著作)
w (美)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出版
2.3.3.2 决策理论学派
w 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w 代表人物美) 西蒙
w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
w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
w 决策过程
该过程包括4个阶段的工作:
(1)情报活动;
(2)设计活动;
(3)抉择活动;
(4)审查活动。
w 决策准则(最优或绝对的理性)
w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续——相关著作)
w 西蒙(Herbert A.Simon)
– 《管理行为》(1945)
– 《公共管理》(1950与史密斯伯格等合作)
– 《人的模型》(1957)
– 《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
– 《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
–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
w 詹姆士.马奇
– 《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与赛尔特合写)
2.3.2.3 系统管理学派
w 系统管理学派是把系统论的观点运用于研究和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
w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F.E.Kast)和罗森韦克(J.E.Rosenzweig)
w 主要内容
– 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观念;
– 企业管理必须具有层次观点;
–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续——相关著作)
w 克劳德.香农(Claude E.Shangnon)与沃伦.韦弗(Warren.Weaver)
– 《信息联系的数学理论》
2.3.2.4 经验主义学派
w 经验主义学派以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
w 主要代表:杜拉克(P.F.Druecker)和戴尔(E.dale)。
(续)
w 主要内容
– 杜拉克指出,管理企业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
• 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性”。
• 经理在制定每个决策或采取每个行动时,都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目前利益。
– 经理的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 树立目标并决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做些什么,然后把它传达与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
• 进行组织工作;
• 进行鼓励和沟通工作;
• 确定标准,对企业成果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 使职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续——相关著作)
w 杜拉克
– 《管理的实践》(1954)
– 《有效的管理》(1966)
–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
– 《动荡年代的管理》(1980)。
2.3.2.5 权变理论学派
w 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管理因变数——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环境自变数——内外环境)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
(续——相关著作)
w 莫尔斯(Jhon Morse)和洛什(Jay w.Lorsch)
– 《超Y理论》
w 大内(W.G.Ouchi)
– 《Z理论》
w 卡曼
–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3.2.6 管理科学学派
w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联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友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续)
w 管理科学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假设前提为:
(1)组织的成员使“经济人”,或“组织人”、“理性人”;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
(4)组织是一个决策网络。
w 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
(1)观测和分析,以敏锐地发现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确定问题的实质,了解影响问题的诸种因素;
(3)根据对问题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4)从模型得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试算,找出最有解;
(5)对模型和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
(6)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7)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以上7个步骤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续——相关论著)
2.3.3 现代管理学派的评价
1.科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依靠正规数学模型,依靠计算机运算,使管理的定量化成分提高,科学性增强。
2.决策理论构造。
以决策为主要着眼点,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减少艺术成分尔增加科学成分。
3.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该系统处理大量的有关信息,提高决策质量,为组织的计划、控制和作业的职能服务。
2.4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w 公司再造
– 传统分工的局限性
– 流程重组
– 流程管理
– 整合
w 学习型组织
– 《第五项修炼》
– 系统思考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