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或原理

注意各期的离子及其通道的变化
2025-01-21 11:30: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兴奋后引起快钠通道的开放,造成钠离子的内流。

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响因素是快钠通道,快钠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快钠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扩展资料

在心肌细胞去极化达到峰值之后,便立即开始复极,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分为4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由原来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2、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

4、4期(静息期):此期是膜复极化完毕后和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回答2:

机制:

(1)0期(去极化过程) : INa通道开放和Na离子内流引起的。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 Ito K离子外流,Na离子通道失活。

(3)2期(平台期) : ICa-L 内流, INa内流 , IK外流。

(4)3期(快速复极末期) : L型钙通道关闭 ,IK 外流。

(5)4期(恢复期/静息期) :排Na,Ca,摄入K,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响因素是快钠通道,快钠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快钠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扩展资料

细胞学基础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其收缩蛋白以α-肌球蛋白(α-MHC)为主,主管收缩功能。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向肌球蛋白及向宁蛋白。

其中肌球蛋白包括2个重链(MHC)、2个轻链(MLC),心脏仅有两种MHC基因表达即α-MHC和β-MHC形成α-α、β-β同二聚体及α-β异二聚体,分别形成同功酶V1、V2及V3。正常情况下,胚胎心房及成人心房α-MHC即V1同功酶占优势。

而左右心室从胚胎到成人β-MHC始终保持在80%~90%,以V3同功酶占优势。心肌细胞一般不能增殖,只有细胞体积的肥大,处于收缩状态。胚胎期心肌细胞来源于肌干细胞,经肌母细胞逐渐分化成成熟的心肌细胞。

其收缩蛋白以β-MHC占优势,处于“合成状态”,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从成熟的“收缩状态”向“胚胎型合成状态”转化的一种现象。

心肌细胞肥大时,其表型变化,体积增大,心肌细胞内收缩蛋白类型改变,同时也可有心肌间质细胞增殖。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生长有各自的调控机制,心肌细胞肥大可伴有也可不伴有间质细胞的增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肌细胞

回答3:

机制:(1) 0期(去极化过程) : INa通道开放和Na离子内流引起的
(2) 1期(快速复极初期) : Ito K离子外流,Na离子通道失活
(3) 2期(平台期) : ICa-L 内流, INa内流 , IK外流
(4) 3期(快速复极末期) : L型钙通道关闭 ,IK 外流,
(5) 4期(恢复期/静息期) :排Na,Ca,摄入K,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生理书血液循环那一章。谢谢!

回答4:

心肌细胞动作定位产生的机理或者原因你我不知道,不好意思哦。

回答5: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