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膳食中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供给肌体,进入人体后以糖原形式暂时储存于肝和肌肉组织中,成为肌肉活动的后备物质。
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类、双糖类、多糖类三类。其主要功能有:供给热量;促进发育;构成组织;防止酸中毒;解毒作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98%、95%和92%(动物性)及80%(植物性)。三者虽均可在体内氧化生热,但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为如以脂肪供热为主,会因氧化不完全而产生酮体,久之形成酸中毒现象。而蛋白质主要为促进肌体的成长和修补,以此供热很不经济。比如有两组处于低血糖状况的人,此时一组补充碳水化合物,而另一组补充纯肉食,结果补充碳水化合物的那组低血糖状况改善明显。
因此,在日常膳食中,科学并及时地为身体供应足够但不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即可保证对身体的“供热”。例如,在每次健身训练后的30~60分钟里,应及时有效地补充碳水化合物才能理想地巩固训练成果。这一点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重要,因为碳水化合物对人脑的“供热”比蛋白质“供热”更为高效。目前,流行上午10点和下午3点钟适当的吃一些甜点和加糖的咖啡,相当于往高速运转的大脑补充“能量”。
另外,许多人认为吃主食是发胖的原因,其实不然。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热量”在吸收和被利用的过程中,“快速”而“洁净”的性质是脂类和蛋白质所不能相比的。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糖类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组成虽符合通式Cm(H2O )n,但结构与性质却与糖类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盐(XXCO3)、碳单质(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属于有机物,也就是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