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铁路与新建成的杭甬高铁、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厦深铁路连为一体,形成东南沿海快速铁路通道,把长三角、海峡西岸和珠三角三大沿海经济区紧密联系起来。对于缓解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完善路网结构、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推动祖国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9年以前,除了昙花一现的漳厦铁路,福建全省没有一条铁路通达。建国后数十年,由于地形崎岖多山,且长期处于海防战备前沿,自1957年鹰厦铁路通车以来,福建铁路发展步履维艰。既有线如鹰厦铁路、峰福铁路等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技术标准较低,普遍存在坡度大、小半径曲线多、线路基础较差等问题,夏季水害及地质灾害严重,经常导致铁路中断行车。以峰福铁路福州-南平段(外福铁路)为例,该段初建时为战备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仅200米,限制坡度为9‰,最大坡度为12‰。这与新建高速铁路一般曲线半径3500米、全线限制坡度为6‰有着很大差距。列车限速亦多,平均速度仅为60km/h,峰福线全程406公里需7小时以上。鹰厦铁路北段最小曲线半径250米,最大坡度超过22‰,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时有泥石流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部分路段均速更是低至40~50km/h。上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经济开始腾飞,但落后的交通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既有铁路技术标准低,速度慢,运能不足,装车满足率常常不到40%。大批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所需物资堵在鹰潭编组站,进不来,出不去,鹰潭口长期成为中国铁路运输四大限制口之一,加快铁路网建设势在必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伴随国家大力支持高速铁路建设的春风,福建铁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动工建设的福厦铁路作为福建省第一条城际间快速客货运通道,凭借其高速度、高密度、大运力、低运费、安全、舒适等优势,将有效改善沿线地区交通和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温福、福厦、龙厦等快速铁路建成后,福建省的5个经济中心城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将直接融入沿海交通网络,福州至厦门铁路旅行用时由原先绕行鹰厦线的近15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将大大加快福建铁路客运速度,使得省内各大城市及省际之间的交通联系更为方便快捷,彻底化解困扰福建铁路多年的技术与速度瓶颈,推动福建至“十二五”期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二纵五横”快速铁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