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 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2)水圈污染严重
水圈中最大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障碍(见第12章),而水圈被污染更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999年举办“世界水日”之际,联合国的专家发布,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有14亿人在饮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过500万人。在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后,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别的国家也是工业越发达,水的污染越严重。被污染的大气经过流动扩散,可以很快稀释冲谈;被污染的水虽也可以流动,但常存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对以水为生的人和生物,影响长远深刻。
造成水和水体污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发展到现今的危害程度。
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常成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水中污染物包含金属、非金属物质和有机物,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对人体有害甚至是剧毒 虽然经过人工处理可以将它净化,但现在多是仅稍作处理,甚至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发生的水俣病,其原因是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经过生物食物链(硅藻-飞蛄-石斑鱼-鳝鱼)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毫克每升(最高达50-60毫克每升),比原废水中汞浓度高出1万至10万倍。当地居民捕食鳝鱼等之后,汞在人体内积聚,以致造成中枢神经的严重损伤。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疾病的渊薮。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更是传染疾病的渊薮。
绝大数河流最终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物质都随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轮破裂或沉没,更在把能严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带进海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向海里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宝盆和自净池,有些人却在把它当成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地中海,早已无渔业可言,很多物种已在此绝灭。我国的渤海由于周围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兴起,也出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据监测部门在1998年报告,1995年时,渤海已有56%的面积被污染,比十年前扩大了一倍,而且还在扩大。河流、湖泊、海洋这些水体本来都有自净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总是那样晶莹清澈,现在受到污染而且还在发展,完全是人类行为不慎造成的后果。 水圈是一个系统,污染物随着水的运动在其中传播,所以在南极企鹅的组织中也发现了杀虫剂;而波及广大海域的红潮(赤潮),其源来自城市的污水。这些污水富含生物营养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机物。红潮是因一些红色或褐红色藻类得到丰富营养,迅速生长、数量激增的现象。由于它们过量的繁殖,并在死亡后腐败、消耗大量氧气,影响到别的生物,特别使鱼类不能在此生存。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 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2)水圈污染严重
水圈中最大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障碍(见第12章),而水圈被污染更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999年举办“世界水日”之际,联合国的专家发布,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有14亿人在饮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过500万人。在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后,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别的国家也是工业越发达,水的污染越严重。被污染的大气经过流动扩散,可以很快稀释冲谈;被污染的水虽也可以流动,但常存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对以水为生的人和生物,影响长远深刻。
造成水和水体污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发展到现今的危害程度。
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常成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水中污染物包含金属、非金属物质和有机物,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对人体有害甚至是剧毒 虽然经过人工处理可以将它净化,但现在多是仅稍作处理,甚至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发生的水俣病,其原因是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经过生物食物链(硅藻-飞蛄-石斑鱼-鳝鱼)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毫克每升(最高达50-60毫克每升),比原废水中汞浓度高出1万至10万倍。当地居民捕食鳝鱼等之后,汞在人体内积聚,以致造成中枢神经的严重损伤。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疾病的渊薮。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更是传染疾病的渊薮。
绝大数河流最终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物质都随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轮破裂或沉没,更在把能严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带进海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向海里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宝盆和自净池,有些人却在把它当成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地中海,早已无渔业可言,很多物种已在此绝灭。我国的渤海由于周围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兴起,也出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据监测部门在1998年报告,1995年时,渤海已有56%的面积被污染,比十年前扩大了一倍,而且还在扩大。河流、湖泊、海洋这些水体本来都有自净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总是那样晶莹清澈,现在受到污染而且还在发展,完全是人类行为不慎造成的后果。 水圈是一个系统,污染物随着水的运动在其中传播,所以在南极企鹅的组织中也发现了杀虫剂;而波及广大海域的红潮(赤潮),其源来自城市的污水。这些污水富含生物营养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机物。红潮是因一些红色或褐红色藻类得到丰富营养,迅速生长、数量激增的现象。由于它们过量的繁殖,并在死亡后腐败、消耗大量氧气,影响到别的生物,特别使鱼类不能在此生存。
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因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华盛顿州的金鱼灾
美国人长期从日本进口金鱼,1973年,一些金鱼无意间掉落华盛顿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几年后,金鱼霸占了10个湖泊;湖中的鳟鱼无法与金鱼夺食物,大量减产,杀鱼剂又杀不死金鱼,渔民叫苦连天。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小岛上生活很艰苦。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千万种生物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生物是这台机器的零件,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烦。
看看这个电影.里面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家园>>
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卢贝松首度监制,国际名摄影师杨亚祖贝特杭执导的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 -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国际摄影大师杨亚祖贝特为我们带来他走访超过五十个国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摄的独特画面,分享他的惊奇与忧心,他的作品,立下一个我们必将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