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
路基常见的病害有:边坡病害、路基水毁、路基沙毁、公路翻浆。
1、边坡的病害及其原因边坡的病害常见的有:崩塌、落石、滑坡、坡面冲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从陡峻地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
①滑移式崩塌;
②倾倒式崩塌;
③错断式崩塌;
落石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范围较剥落严重。产生原因为:路堑边坡较陡,岩石破碎和分化严重,在振动及水的侵蚀和冲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
滑坡是路基山坡山体或岩石,由于长期受到地面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破坏,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整体沿着软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坡面冲刷是风化的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 落或滑坡而落入沟道,在暴雨的冲击下形成泥石流。
2、路基水毁及成因
公路的水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1)、雪、地质原因;
(2)、地形地貌原因;
(3)、气象原因;
(4)、环境的破坏。
3、路基的冻胀与翻浆
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基中的水分不断的向上移动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发生弹簧、鼓包、冒浆、车辙等现象发生,称为翻浆。
4、公路沙害及成因
在风沙地区,沙害使公路常见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风沙活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动,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变窄、掏空和崩塌等现象。 二、路基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防治崩塌的主要措施有:
①路基上方的危岩、危石应及时检查清除,特别在雨季前要细致检查。如有威胁行车安全的路段,可根据地形和岩层情况,采取嵌补、支顶的方法予以加固。
②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应采取全部清除的办法;如果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则易修建落石平台、落石槽等拦截结构物。
③由于存在软弱结构面而引起崩塌的高边 泥石流是山坡或沟岸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不断的坍塌、碎
路基在自然因素及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断累计的变形,最后导致破坏,这就是路基的病害现象。路基病害的形状多种多样,原因错综复杂,自然因素有: 地理 如沿线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植被等; 地质 如沿线土的种类、成因、含水量、有机质及可溶性盐的含量等; 气候 该地区的气温、降雨量、雨型、降雪、温度、冰冻深度等; 水文 河道的洪水位、常水位、河岸的冲刷和淤积情况、沿线地表水的排泄条件,有无积水; 文地质 地下水位、地下水移动的规律、有无泉水、层间水,以及各种水的流量。路基常见的路基病害现象如下:1 .路堤沉陷 塌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称为路堤沉陷。沉陷是不均匀的,严重时会破坏局部路段造成交通中断。它有路堤本身的下陷和地基的沉陷两种。2 .路基边坡的塌方 边坡的塌方是常见的病害 ,也是水毁的普遍现象,尤其在山区新建公路上,几乎是普遍的病害现象。塌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剥落、碎落、滑塌和崩塌。3 .路基沿山坡的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处理,坡脚处又没进行必要的支撑,特别在受到水的浸润后,填方路基与原地面之间摩阻力减小,在荷载、自重作用下,有可能使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移动,使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4 .不良的地质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如巨型滑坡、泥石流、地震、特大暴雨等,都可以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在公路勘测中,要求尽可能避开这些地区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