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形容:人走茶凉。
万历不是那种牛B到孤家寡人程度的皇帝。而张在朝中人缘是真的很差。
本来张活着的时候,其权势、能力可以镇住整个朝廷。万历虽然是被其限制,但也能勉强地当个太平皇帝。在这点来说,万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他在清初的话,下场和熬拜不会有什么两样。
但张的改革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共识的集团。始终只是一个人在那里奋斗,最显著的就是张的丁忧,他不敢回。这点就揭示了张居正的政治主张,甚至没人愿意、并且有能力接手。他确实牛B,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有生之年,把改革搞得是有声有色。
但不去丁忧可以,如果是阎王的召唤呢?他毕竟还是人啊。人一死,结局还不是一样?
他是走得一了百了,但万历作为一个没有圣君资质的皇帝,他还得把皇帝做下去啊。他还得与其他大臣们共处一朝吧?而这时候朝廷中倒张的呼声一浪接一浪,与张交好之人,根本没有胆略与能力保他,你说万历该怎么办?
臣下毕竟是臣下,他能做的依然是很有限。事实上,张的改革程度是远不够的,但作为一个下臣,他已然做得过多了。所以说,良禽择木而栖,既然万历帝不是那枝能够承载得了他的木,他又何必自作多情去栖在上面呢?
我觉得他更适合做一个言官,为天子师。却不直接插手事务。首先能自保,其次如果万历是个明君,他会亲手去做的。这种改革,没有皇帝亲自动手,根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而且,改革保的,是朱家的江山啊。
不过,我喜欢的皇帝里也没有是处在万历那种必须改革的时代里的。也不好做参考。 毕竟那种皇帝没几个人喜欢去做,大部分人包括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从无到有的阶段。而在政权岌岌可危之际,却得保住它,这种事真的是不讨人喜欢。
2楼说的不太全面,前面说对了 那时候张居正的权利实在太大了,野史上还提过他很李太后有一腿。
万历从小就被张居正压着,其实充满了敌视的心里,在张居正死后就可以看出来了,无论是东林党还是谁,只要提出反对张居正意见的,万历一律采纳,听信谗言这句话有点不对,因为万历本身上就挺恨张居正的。
大明一相,张居正也
只可惜了,不论张居正对的错的,只要是他的想法,万历全部推翻,张居正的改革让万历摧毁了!
万历皇帝当时继位的时候,年仅十岁,当时的首辅大臣就是张居正,同时当时万历的母亲,李太后也是相当支持张居正的,之所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皇帝年幼,怎么抄他的家,不具备抄家的环境
张本身就不清白 在加上他死后他的对手反对者的攻击 使万历感觉被欺骗了 - -
最近百家讲坛将推出风雨张居正,应该很精彩,一定会让你重温那段精彩的历史。同时也会有你的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