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孩的性格是随性的开朗的,不擅长拒绝别人,因为怕尴尬的。然后有点个性。这类女生怎么想?

2024-12-01 05:39:4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这位朋友,我想你的表达的确很有问题,且不说语句混乱,不成章法,甚至连情感表达都很模糊,因为我还是无法清楚的理解你到底在表达什么……这么说吧,可能是由于你是十三岁,说话实在太“抽象”,连我这个十八岁的听着都有点蒙,更别说你的父母了(大人总是比较现实的,不喜欢抽象的事物)。这就好比写论文,要想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他人接受,一定要用大众都能理解的例子来说明,而不是只用自己认为清楚的方式说。你说你自己“善于理解他人,但又不善于表达”,也就是无法让他人理解自己。这其实说明你还并不完全的理解他人,或者理解了却无法接受。不善于表达可能是因为不完全了解他人而无法找到能令他人赞同的表达方式,也可能因为自己无法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本能地排斥交流。你刚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信,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九型人格测试”。你的这一举动说明你根本就无法真正的理解“人”,并与他人做内心的交流。你的心灵过于封闭,一部分是因为你无法找到令他人赞同的表达方式(因为经验不够)而主动放弃表达,一部分是因为他人曾经对你的表达所做出的回应使你感到反感导致你害怕再次表达。令我感到很奇怪的是:你并没有试着去向大家请教解除这种尴尬境地的方法,而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跳脱出来,去询问他人对你的看法。当然,也有可能你潜意识里已经在这么做了,而你自己却没有发觉,所以表达的有些含蓄。你多次提到了父母的那些“热心的,恶心的与暧昧的眼神”,我想我大约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就是看着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的那种眼神,却并没有心灵上的互动,至少在这种情况下,你与他们没有相同的感觉。因为无法接受他们太过强烈的爱的方式,所以感到恶心。但我希望你明白,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只是有些比较外放,直接使用眼神来传递,而有些则比较内敛,则使用行动来表示。这一点古今皆同,你的家庭并非例外。你觉得父母不懂自己,骂自己主要也是因为这点,但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错。你在过于悲伤时身体也会有难过的反应(手臂与脸颊感觉很麻),这表明你的心理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理。这其实很正常,当人的心理或生理感受过于强烈时,两者会相互影响,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以至于呼吸困难,这是同样的道理。)而你在感到恶心的同时会可怜父母,觉得他们的热心是白费,是因为他们在你面前表示的过于卑微(他们对自己节约,对你却很大方)。他们之所以如此卑微是因为你在他们的心中的地位超过的了他们自己。他们用一切方式来对你好,却忽视了这种方法并非你所愿意接受的。你觉得父母不懂自己,骂自己主要也是因为这点,但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错。你的父母有错,错在不该强制性的用自己的方式来爱而全然不管你是否喜欢这种方式。你也有错,错在明知道父母对你的爱已经达到癫狂的态度,却不愿去包容他们,开导他们,反而随之任之。当然,你还太小,要你去做到这种程度是很困难的,但我宁愿以成熟的标准来要求你也不想把你当成小孩子来保护。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是无法成长的。你的父母将你小心的保护起来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被动的去接受他们的保护。那样你永远无法成熟。虽然我并不赞同你使用人格测试来说明问题(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我还是愿意帮你分析一下。你提到了自己做人格测试得出的结果是精英智力型。这可以理解为你善于思考、分析。从你写了这么多一般人不会写的东西就可以看出来,你不是那种大大咧咧,随遇而安的人。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从不会去考虑太多,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巧的是,我与你一样,也是会考虑这种问题的,而且会想很多一般人看来根本就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你的心理与很大一部分青春期的孩子相同。再走向成年的这段时期里,面对未知的种种,惶恐不安,渴望倾诉,又不知从何说起。自己最亲近的人却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顿时感觉自己好像一座孤岛,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然而这种性格只是阶段性的,并非终生不变的。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解答,发现他们没有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劝你早点解决这种心理问题。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是的,不可否认,你的心理的确有问题,但不要慌张,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正常。处在十到十八岁之间的孩子心理会尤其的敏感,但这只是生命中一种必然经历的事情。青春期就像一道门槛,跨过去就好了。跨不过去,那你就只能永远的停留在那里,直到死,这也是现实。认清现实,接受现实,并解决问题是一个成熟的人会做的事。青春期就是为了走向这种成熟而存在的。当然,这必将是一段痛苦的历程。但记住,只要你跨过去了,它就将只是回忆,而你的生活依然美好。下面我来具体解释一下该如何解决你的描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刚才已经有人提出,要尽早沟通。早一点解决问题,对你和父母都好。这些观点我都很赞同,但我估计你是无法实施的,因为如果能做到,你早就做了。解答者还提出,如果你和父母直接沟通觉得不好处理,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中间人,但前提是你要有信得过的人,而且必须是大人。如果有,当然最好,如果没有,那么你需要反思一下,究竟是你与父母无法沟通,还是你与所有的大人都无法沟通。首先你必须明白,大人其实没那么坚强,而孩子也并非没有力量。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平等的。这不单是指权利,也是指能力(也等于责任)。如果你想走向成熟,就必须以成年人的方式来要求自己,而不只是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其实很有问题,他们把你看得太弱,以至于你真的以为自己很弱,但你内心深处却是不愿赞同的,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习性在作斗争)。刚才我已经说过,每个人的能力都是相等的,责任也是。在你思考别人为什么不懂你的时候,不如思考下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是的,孩子是长期索取的一方,而作为一个人来说,这必将导致某些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单一的付出与得到违背了人的天性。你在无法付出的时候会觉得难受,你的父母在一直付出却得不到你的关心的时候也会觉得难受。就好比一个人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终会变得发狂。在这种长情况下,通常会产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被这种病态的观念彻底征服,成为寄生虫,不做过多思考,二是当这种观念与人性的本能产生碰撞时导致思维混乱,局促不安。这些情况在中国尤其明显。请容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在国外遇到一个中国的留学生,当时是假期,我们刚好搭同一辆车出去游玩。从交谈中得知,她的父母在中国做生意,拥有许多产业,而她父母的一切都归她所有。换言之,只要是她想要的而她父母有的,她都能拥有。她背着一个包,据说是全球限量版的,我问多少钱,她说三千美金(相当于我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我感叹道:“你真有钱。”她说这不算有钱,因为她还有一些朋友可以一挥手就将整个店里的包全买下。当时还有两个男生(也是富二代)和她在一起,他们正商量着买辆奥迪,当然,钱有父母给。她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赚到的钱就是为了给她花的,那她当然要花,否则就对不起父母。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了父母为她制定的生活模式,继承家业,余下的时间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而不用担心钱不够花。我下车的时候,他们还在讨论下周该去法国还是迪拜。再来看另一个故事:我曾经有一个同学,她是犹太人。有一次做集体项目,她带我们去了她家。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她家是一个三层的洋房,带独立小花园,父亲拥有一家医院,家世不菲。当时她的父亲正在花园里忙碌,穿着一身肥大衣,翻土,施肥,样样都干,完全不像房子的主人。我们显得有些诧异,一个同学说道:“你家房子真漂亮。”她回头爽朗的一笑,道:“谢谢,但我实在没有资格接受你的赞美,因为这是我父母的房子,不是我的。”环顾她家四周,我认识到,她不但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坚强,甚至会跳芭蕾舞,得过科学实验奖,也会穿着满是油渍的工作服修理车子。在我们讨论作业的时候,她永远是领导的那一个,另外两个男同学都不及她。她会发表意见然后征求我们的同意,也会很认真的问我们有没有想法然后仔细倾听,我们紧张的时候她会及时的缓和气氛,我们懒散的时候她会积极的调动我们的神经。她的房间里挂着一块牌匾,估计是她父亲的杰作,上面写着:“不要问你的母亲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问自己,你可以为你的母亲做些什么。”读到这里,也许你会发现,当人与人不再单纯的用血缘将彼此牵绊在一起时,会重新去认识他人,对他人的给予报以感恩的心态,而不是予取予求。在国外,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把彼此当做独立的个体,尊重彼此的隐私。因为知道不一样,所以不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对方与自己会有相同的想法(事实的确如此),只有当询问过后,才会理解对方。外国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们生活的独立性。孩子满十八周岁之后父母便没有赡养的义务,而需要孩子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尽管困苦,孩子始终会相信,自己是强大的,所拥有的能力足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当然,你也不必太羡慕国外的孩子,他们虽然拥有自我,却过的很辛苦,因为社会会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即使有心理问题也不可以影响到工作,因为这不可以成为软弱的借口。幸运的是,他们被灌输着着一种强大的意念,是他们相信即使再苦,也可以咬牙走过,因为没有退路,所以不会犹豫。中国孩子所拥有的这些心理问题,到了国外依然存在,但人们对待问题的心态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尽相同。外国人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看得无比重要,因为那是他们在软弱时的唯一依靠,所以一有问题就会立刻解决,而不会拖太久。中国人则恰恰相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往往不会直面问题,而是一味地掩盖。能拖多久是多久,直到伤口烂了,才发现为时已晚。你的问题其实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普遍现象,即:不愿把问题放到台面上。因为那会使你感到问题被放大了,变得更难以忍受。但我们必须承认,问题出现时不解决,到最往往会酿成大祸。相信自己,给自己力量,让自己坚强,不依靠他人的理解,不当寄生虫,是所有中国孩子都必须学会的一课。试着把自己的父母看做独立的个体,重新认识他们,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要知道,我们都是人,谁也不是万能的,谁都需要被关爱,与其等着他人来安慰你,不如向他人伸出手,表示你的关怀。你将得到比想象中更丰厚的回报。当然,我之前也说过,不能一味的付出或索取,而需要掌握一种平衡。在你关心他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表达一些自己的情感。记住,要慢慢来,切忌急功近利。你说自己向往快乐与自由,这其实是所有人共同的特点,与亲近的人产生一种无言的羁绊与信任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我说这些是希望你明白,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没有那么困难,因为我们都惊人的相似。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别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如何使你理解他们的(即使发现自己的理解并非完全正确也没有关系,重点是要坦然、平静的对待问题)。当你发现某些成功的例子时,就牢牢记下,并依法效仿。当你失败的时候,问自己是真的不会表达,还是明明知道,却不愿意去做(用他人的方式)。我希望你明白,不论是你多么不喜欢的方式,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要学,即使紧张,即使别扭,也还是要学。认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自己,这不仅仅需要你跳脱出自己所处的环境,还要跳脱出自己的行为处事,思维习惯,因为自己往往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的。就好比审视自己姿态的最好方式是照镜子(舞者以此练习自己的舞姿),审视自己声音的方式是听录音(歌者以此练习自己的声音)。最后,思考可以,但不要太过,所谓物极必反。不要想太多虚无缥缈的东西,直面现实,才能解决问题。不要等着他人来解救你,被动的接受是最愚蠢的行为,试着去帮助他人,你会发现,有些问题已迎刃而解。笔者(累到趴下):o(╯□╰)o写了好久,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2:

YY

回答3:

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