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由神武门方向眺望故宫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明朝所建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外的护城河由52米宽。,总面积724250平方米。 明清两代皇帝都居住于此
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 明太宗朱棣(永乐)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正德\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咸化)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朝 清太祖爱新觉`努尔哈赤(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紫德)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镇(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弈贮(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中国末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共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