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偶得
太原新闻网 2005-04-11 18:04:49 来源:国际在线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本身非常喜爱,每每研读总有所
获。《二十四诗品》实际上是二十四首非常优美的四言诗,每品以十二句分题系辞,描绘的是二十四种不同风格的诗境(雄浑、冲淡、纤稼、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功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秀、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它并没有直接讲到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故而有后来的《续诗品》之作,而这种对不同诗境的描绘更多地是在赞扬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
在学界对《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有所争议,分别持肯定与否定两种观念的学者,都通过史料、文献、典籍等资料进行论证,但都缺乏推翻对方论点的确凿材料和证据。这是从外证来说的,举一个内证的例子,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反观司徒空,他并非真正属于醉心佛老,清心寡欲,虚静恬淡之辈,而是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强烈事业心之人,他极其关心李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只是由于李唐王朝颓败之势已成,自身又无回天之力,才不得不带着深切的悲痛,避于佛老,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但又时常在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如他诗中所云:“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这实在是因为悲凉寂寞而不得不去作高僧。“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这些作品无不代表着诗人那种隐居避世而又心系朝廷、充满伤感压抑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实际上并没达到真正的虚静超脱。因此,说司徒空的诗歌创作精神境界方面与诗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诗品中我还发现,几乎每一品里都有虚构的人物出来晃荡,如“幽人”、“美人”、“畸人”、“碧山人”等等,并且都显得那样悠然自足、从容不迫,可以说是司空图理想中的人物,而与这些人物相对应的虚境,又是那样宁静、和平、没有一丝污染的痕迹,如“白云”、“空谷”、“深山”、“明月”,“清泉”。幽人与幽境,实为一体两面,而这一体就是“心”,以心造境,人情渗透于物理之中,而物理映射着人情。“人”、“物”、“心”及“境”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而是融合的、贯通的,透过司空图浑然天成的想象力与暗示力,两境巧妙的相浃化为一体,与宇宙自然达到一个完满和谐的境界,澄明恬然、挈幻归真。当此境诞生之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找到其安顿精神生命的灵性之境,从而追求着内心的清净恬淡和宁静。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在二十四诗品中我也发现这个现象,虽然司空图未必是有意地按照顺序来排列,但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
自从司空图以来,诗歌美学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之外的意境,就渗透到艺术美学之中。而这种形式之外的意境,也就是第一品中提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也就是说艺术的美已不在局限于形式(“象”)的一面,而在于探求更深层次、超越其上的意味,并且以这种意味感动于人。象,是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整幅图景。它不仅包括我们可见的孤立的有限境象,而且连不可见的但又客观存在的事物。更确切的说,我们张目所见的世界是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但如果经过明心的映照,那将会蒙上一层灵性的妙悟与智慧的光芒,使观看他的人能在这个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之外,体会到一种更为生动、更富于意味的世界。对于司空图来说,他显然是将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人、象视为“环”,而又把诗的本质与诗的精神视之为“环中”。简言之,“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附:
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 著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2.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14.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BD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20.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1.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作者:责编:田洲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无语了,他们也太详细了
。《二十四诗品》实际上是二十四首非常优美的四言诗,每品以十二句分题系辞,描绘的是二十四种不同风格的诗境(雄浑、冲淡、纤稼、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功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秀、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它并没有直接讲到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故而有后来的《续诗品》之作,而这种对不同诗境的描绘更多地是在赞扬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
在学界对《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有所争议,分别持肯定与否定两种观念的学者,都通过史料、文献、典籍等资料进行论证,但都缺乏推翻对方论点的确凿材料和证据。这是从外证来说的,举一个内证的例子,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反观司徒空,他并非真正属于醉心佛老,清心寡欲,虚静恬淡之辈,而是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强烈事业心之人,他极其关心李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只是由于李唐王朝颓败之势已成,自身又无回天之力,才不得不带着深切的悲痛,避于佛老,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但又时常在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如他诗中所云:“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这实在是因为悲凉寂寞而不得不去作高僧。“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这些作品无不代表着诗人那种隐居避世而又心系朝廷、充满伤感压抑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实际上并没达到真正的虚静超脱。因此,说司徒空的诗歌创作精神境界方面与诗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诗品中我还发现,几乎每一品里都有虚构的人物出来晃荡,如“幽人”、“美人”、“畸人”、“碧山人”等等,并且都显得那样悠然自足、从容不迫,可以说是司空图理想中的人物,而与这些人物相对应的虚境,又是那样宁静、和平、没有一丝污染的痕迹,如“白云”、“空谷”、“深山”、“明月”,“清泉”。幽人与幽境,实为一体两面,而这一体就是“心”,以心造境,人情渗透于物理之中,而物理映射着人情。“人”、“物”、“心”及“境”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而是融合的、贯通的,透过司空图浑然天成的想象力与暗示力,两境巧妙的相浃化为一体,与宇宙自然达到一个完满和谐的境界,澄明恬然、挈幻归真。当此境诞生之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找到其安顿精神生命的灵性之境,从而追求着内心的清净恬淡和宁静。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在二十四诗品中我也发现这个现象,虽然司空图未必是有意地按照顺序来排列,但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
自从司空图以来,诗歌美学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之外的意境,就渗透到艺术美学之中。而这种形式之外的意境,也就是第一品中提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也就是说艺术的美已不在局限于形式(“象”)的一面,而在于探求更深层次、超越其上的意味,并且以这种意味感动于人。象,是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整幅图景。它不仅包括我们可见的孤立的有限境象,而且连不可见的但又客观存在的事物。更确切的说,我们张目所见的世界是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但如果经过明心的映照,那将会蒙上一层灵性的妙悟与智慧的光芒,使观看他的人能在这个具体的、客观的、实在的世界之外,体会到一种更为生动、更富于意味的世界。对于司空图来说,他显然是将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人、象视为“环”,而又把诗的本质与诗的精神视之为“环中”。简言之,“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附:
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 著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2.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14.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BD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20.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1.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