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太岁(太岁爷头上动土),是普通老百姓的通俗叫法。在命学中,专业的叫法是冲克岁君,就是指本命八字中有与岁君流年天干相冲克的五行。
冲克的结果不一定不好。这要看本命八字的喜用情况。弱者忌冲,冲则拔;强者喜冲,冲则发。一般来说,喜用之神,忌冲,冲去则凶。忌神,喜冲,冲去则吉。八字过旺,若没有克制,则夭折贫寒终生不顺。
所以,八字过旺,冲克则发达发财。相反,八字过弱,喜生扶,忌冲克。所以,犯太岁,未必就是凶。不犯太岁,未必就是吉。
扩展资料: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北魏道武帝时,已立“神岁十二”(即十二个太岁神)专祀。
《春明梦余录》载:“明洪武七年(1374)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择日祭太岁。”太岁神因时而化,原本是凶神,后逐渐成为民间守护神。据《夷坚志》载,宋时常州东岳庙后所供太岁,已俨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征。
自元明以后,最高统治者设专坛祭祀太岁神,并常与月将日值之神并祭。因岁神为值年之神,掌人间一年祸福,又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
后来道家又把太岁称为大将军。《神枢经》云:“大将军者,岁之大将军也。”《正统道藏》中称六十年太岁神均有真名实姓,且皆有神历。
犯太岁会导致诸如:竞争多;多变化、奔波,生活、工作环境有变;不和、不合、易遭遇被陷害、被投诉、被出卖;遭刑伤、刑罚,有官司、是非以及情绪上的焦躁不宁;交通、出行易出意外,严重者血光。总结一句话:太岁当头坐,无福便有祸,无喜必有灾。所以切莫掉以轻心,以防中招!
那怎么避免和化解这些不利的东西呢?那就是化太岁了,说白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不利因素减轻至最低或没有。这时就需引入“符”的概念了,符为宇宙的能量体,作用在于疏导、联系、加持,在此就不延伸讲了,想必大家在这方面知道的也许比我还要多。简单的说:每年都有一个太岁星君值守,犯太岁的缘主通过符的形式向太岁星君祈求,保佑自己平安顺利,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而虽犯太岁,却无灾无难,自身命理好的人还会好事连连,运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