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真的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
许多人都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一个谈话的过程,但真实的心理咨询过程真的只是谈话这么简单吗?心理咨询真的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休学后重新开始学习
因为怀孕生孩子,我休学了一年,休学后,这是我第一次上课。提前订好机票、酒店,请好假,只为补十一期间的这次必修课。
因为现在已回归工作,所以时间显得紧紧巴巴,《问题解决咨商模式》那本书只是在今年一月上团体咨商后预习过一小部分,预习的内容也已忘得差不多。
9月30日提前到北京,因路途劳顿,吃饭后睡了几个小时,便又起来预习课本,对这门课的初步印象也还停留在——只知道这门课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而且含金量颇高,错过会后悔(后悔一辈子哈),而且也大概知道这门课是教你如何按正规的流程做咨询,会有一套流程,你按这个流程做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只是,对于具体上课内容以及里面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收获,却不得而知,因为毕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班级(我是1879计划首期深圳班的学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也说不定。
第二天(10月1日)来到教室,看到了桌上的讲义,利用课前半个小时,快速预习了一遍,大概对上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二)实战演练,聆听教诲,醍醐灌顶
第一场实操演练:
上课第二天下午(10月2日下午),廖老师给机会让我们做练习,而我们练习的部分是关于专注及场面构成的部分,连咨询师和来谈者坐的椅子的角度,都有专业要求,让人脑洞大开。
先是一位同学主动扮演来谈者——一位问题学生,其他同学自愿举手演练咨询师。第一位咨询师进展颇为不顺,第二位咨询师也不过好了一点点。到第三位咨询师时,我自愿举手扮演。
上台之后,我有些忐忑,但迅速调整状态,目光坚定,神态自然,很快就投入咨询,刚开始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做了基本的场面建构,然后就很着急地锁定来谈者的问题,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连环问。其实,当时的感觉是,刚开始对方感觉比较放松,只是随着我一个一个发问,对方似乎有些抗拒,不太那么愿意继续谈下去,我想挽救,只是时间到了,只得悻悻离开。
演练完之后,先是底下的同学评价,然后廖老师点评,提及了几点作为咨询师需要注意的要领,比如:
1、咨询师放松,会让来谈者放松;咨询师紧张,会让来谈者紧张;
2、咨询师要表现出专业、认真的表情,但是不要严肃;
3、问题在哪里,来访者自己知道,咨询师不知道,所以要让来访者带路;
4、真正厉害的咨询师不要猜来访者,重要的事,来访者会讲,并多讲,一讲再讲。
针对我的上台演练,廖老师也进行了点评,这让我知道,咨询开始的时候,不需要特意介绍或宣导自己是做什么的,来谈者既然来,他就清楚这是哪里、你是谁。
除此之外,我也知道了,在做场面建构的时候,说话的用词要特别注意,不能告诉来谈者说“可以解决你的困扰”,而是要说“或许经过我们的讨论之后,你可以解除你的困扰或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处可引用廖老师的名言——“我们的工作是帮他整理,不是帮他解决。”。
第二场实操演练:
接着是第二个来谈者,这位来谈者是一位受夫妻关系困扰的男士(由一位女同学扮演,该女同学是男士的咨询师)。咨询开始时,很明显感觉到来谈者来来回回在同一个地方兜圈子,第一个咨询师演练时如此,第二个咨询师时也是如此。当廖老师问有无第三个同学愿意继续当咨询师时,底下无人举手(当时想举手,但自觉难度太大,自我评估后决定放弃),然后廖老师亲自上阵,进行接下来的咨询。
虽然是廖老师亲自上阵,但是来谈者似乎依旧在原地兜圈子,谈一些,绕了回去,再谈一些,再又绕回去。我们坐在底下的同学,好多已看不下去,觉得来谈者太难缠了,一个问题绕来绕去,总是出不来。我们在底下显得有点躁动,有些同学也已按捺不住。而此时的我,坐在底下,脑海中想的问题是,“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个案,我该怎么办?”因为,凭我现在的水平,感觉自己是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个案的,而且我是急性子,可能到最后耐不住性子,做不下去。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台上的廖老师依旧泰然自若,有条不紊地和来谈者谈话,兜一圈、两圈、三圈……最后,不知几时,竟然把来谈者从那个圈子里带了出来,让来谈者看到了自己的问题。然后,因为时间关系,咨询暂时告以段落。
对实操演练的总结:
第二个个案,明显没有第一个个案那么容易处理,廖老师问我们坐在底下看那个来谈者在那里兜圈子的感受,底下有同学很豪爽地说,“当时真有冲上台,把来谈者揍一顿的冲动”,说完,我们哄堂大笑。廖老师先是打趣地说:“冲上来,把来谈者揍一顿,那是咨询师的反移情。”紧接着,廖老师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要有那个耐性,那个度量,要涵容;一个人在那绕,绕不出来,其实很苦,但是就算很苦,也不要帮他,让他自己走;个案不太能讲的,咨询师就尽量不要问,因为问了,他也不一定能讲;有些时候谈不下去,可能是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的行为组型(Behavior Pattern),可以等,让来访者自己说……”
其中,廖老师提到说,“等、涵容、陪伴、反映,让他看到,是今天(10月2日)最重要的课题”。
是啊,我们坐在底下,只是觉得不耐烦或者按捺不住,却不曾想到作为来谈者本人,绕不出自己的圈子,其实也是很辛苦的。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很浅显的部分,而廖老师却看到了来访者很深的部分,不禁让我再次对廖老师充满大写的崇拜。
(三)基本功练习
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的参考架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陆续做了一些练习,比如简述语意、情感反映和摘述。在这个练习里,有一个例子我印象很深。廖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说了工作及家人的一些情况,让我们简述和情感反映。大意是工作繁忙,舟车劳顿,工作人员建议工作间隙期间,就留在北京休息吧,但是为了家人,还是回到台南的家中,几天后又到北京上课。
举手的几个同学,无一例外地都把重点放到廖老师关心家人上,而未提及或忽略了廖老师本人的感受。廖老师当时很风趣地说,“看来大家都比较关心我的家人……”然后像个孩子一般对我们努嘴,“都不关心我……”我们当时被廖老师的幽默逗得开怀大笑。
笑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来访者说的重点,我们抓不住,来访者关心的'东西,我们未提及?是不是有时我们作为咨询师,把重心放错了却全然不知?”后来,廖老师用一句话,解答了我的疑惑,“你的主观,会让你关心的事放大,缩小来访者本身的描述”。
这让我再次想到廖老师讲的,作为咨询师,你要知觉对方的知觉和注意力的方向,而不是硬把对方拉过来。把对方拉过来,是很困难的。你的工作,不是让来访者看到你所看到的,恰恰相反,咨询师要进入来访者的参考架构,看到他所看到的。
廖老师提醒我们:“做咨询,刚开始不要着急地直接解决问题(虽然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而是帮助他慢慢解决问题,你要学会不干扰,反刍,然后看看他会怎样?follow他,走在他的后面,无为(老子提出的核心观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不是什么都不做,是让他做,让他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承担,让他充分表现。”廖老师还强调说,“前面的无为、放空很重要……只有这样,后面才能更好地应用专业化技术。”
如何帮助来访者制定发展行动计划:
在《问题解决咨商模式》的步骤里:协助求助者投入与探索——协助求助者自我了解——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行动计划——促成行动,这其中有一个步骤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发展行动计划。很多人知道怎么做,但是做不出来,因此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发展适合他的行动计划。
讲到这里时,提到一个因结婚生子放弃原有工作,孩子长大后又想找工作的例子。咨询师除了要协助她列出里面的具体步骤,连具体步骤里的细节也要一并协助其完成。比如,她的第一步是列出至少三十个机构或雇主的名单,那你需要让她知道,她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集三十个名单,比如报纸求才栏(相当于我们的招聘栏),比如大公司名单等等,而就连报纸求才栏登在哪里这种问题,你都需要用思考检核步骤帮助其检核。再比如,找工作,你之前的薪水到底该写低一些,还是高一些,这里都有学问(表示大写的佩服,这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我知道哦)……
这是一次打消顾虑的课程:
除此之外,再到后面的,遇到一些特别的个案,比如遇到需要以自我肯定的方式表达自己负向情绪感受的个案,咨询师要运用参与示范法,解说相关概念,示范如何做,带着个案练习、回馈并实际执行(详细具体到如此地步,我也是表示大写的佩服)。
在没上这节课之前,作为咨询师,我自己心里也时常犯嘀咕:心理咨询不就是谈谈话吗,谈了话,还不一定有效果,有效果还不一定能持久,谈了,真的能对来访者有帮助吗?自己都怀疑,更别说来访者了。
(四)折服,震撼,打磨基本功是首要技术
上了这节课之后,我已完全被心理咨询所折服,被科学、专业、严谨、精致、优雅、从容(1879的“十二字方针”)所深深震撼,原来,心理咨询真的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
就具体步骤而言,在建立咨询关系的阶段,就有诸多细节与程序:一开始时咨询师要专注、场面建构,然后要抓主题、观点、简述语意、情感反映、共情同理6—9次、协助来访者澄清问题,接着要挑战、面质、个人化协助来访者自我了解……这些都是基本功,也是咨询中运用最多的技术。有了课堂的体验和示范,我打心眼里愿意先放下流派和技术,沉下心来先把这些最基本的、所有流派共用的功夫学到位。
廖老师的一句话,“你自己敢于面对困难,活得有活力,才有权利挑战别人”,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是啊,作为咨询师本人,你自己是否敢于面对困难?你自己是否活得有活力?我想,这也许也是做咨询的人应该深入反思和思考的问题。
我希望很多年以后,我能是那个给别人带来启迪、收获和感动的讲师,同时也是一位受大家尊重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