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肥充足、出苗均匀的基础上,可轻施或不施苗肥;在不施基肥的小麦间作棉田,小麦收获后,结合中耕灭茬、浇水和适时追施育秧肥,每亩施棉花专用配方肥10-15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棉田棉苗的高、高、强、弱不一致时,短弱苗应分批施入,以促进弱苗变强,消除弱苗无法争夺养分,导致无芽无花的现象。出芽后,棉花开始出现果枝,需肥量迅速增加。因此,应采用适当的追肥来补充营养的不足。芽肥要稳施巧施,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追棉一般用25-30公斤化肥。如果不注意追施氮肥的时间过早,应在蕾期盛花期进行。
根据前期桃多的抗虫棉生长特点,应早施花铃肥,重施,做到“花铃两用”。开花后在下部坐一个直径2厘米以上的铃,应控制施肥时间,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施肥应根据棉花外观和天气变化灵活控制。基肥和芽肥少、土壤肥力薄、棉株生长弱的棉田应多施,以促进植株下部桃的生长。棉花进入开放期,生长量逐渐减少。在此期间,施用适量的打顶肥可以服务于秋桃上部,提高秋桃棉的品质。每亩可施尿素3~5公斤,叶面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1%尿素溶液和0.5%过磷酸钙溶液可根据棉花植株生长情况喷洒1-3次。
氮、磷、钾在棉花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棉花比粮食作物需要更多的氮。从幼苗到开花吐絮,需要适量的氮肥。如果食用过多或不当,就会减产,容易感染病虫害;磷在棉花生长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壮苗、早蕾、早花,后期能促进早熟、增加铃重、提高品质;钾肥能使茎秆健壮、抗倒伏,增强棉花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的能力。2.棉花生育期肥料需求及规律。每生产100公斤皮棉,它吸收约13.35公斤纯氮、4.65公斤磷(P2O5)和13.35公斤钾(K2O),比例约为3∶1∶3。棉花需肥规律:需肥高峰在花铃期,吸氮高峰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吸磷吸钾高峰在盛花期至盛花期。有机无机结合:优质有机肥和化肥;氮肥与磷、钾等其他微肥配合使用:适用于氮、稳定磷、增钾和补充微肥;基肥追肥结合:施足基肥,早、轻苗肥,稳施芽肥,重施花铃肥,补施追肥。
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棉花秸秆100%还田;棉花生长易受气候、肥料需求规律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棉田应适用“氮肥要活,磷肥要足,钾肥要补”的施肥原则;施肥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特别强调水肥一体化调控。我区常规沟灌或漫灌棉田在大洼套种果树,机械化耕作条件差,光热水肥条件不足,土壤供肥能力差,年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建议播种前进行机械深耕,采用“一次深耕早施肥”技术。深耕前应施农家肥、60-65%的氮肥、钾肥和80%的磷肥。
实行科学施肥需要明确的指标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弄清土壤养分含量,明确土壤各种养分供给能力;二是探明棉花养分吸收与需求规律,确定各种养分需要量及其比例等;三是计划达到的棉花产量指标,产量指标越高养分需要量越多;四是各种肥料的利用率;五是各种肥料的施用方法。明确这些指标后,才能针对不同类型棉田确定抗虫棉的施肥量、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期,做到合理施肥,从而提高肥效和棉花产量
应该在棉花快要成熟的时候,使用营养物质更加丰富的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优质的棉花
一、棉花需肥特性
1、氮磷钾三要素在棉花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棉花需氮量大于粮食作物,从幼苗到开花结铃,需要适量的氮肥,如施用过多或施用不当,会造成减产,也容易感染病虫害;磷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壮苗早发,早现蕾早开花,且在后期有促进早熟、增加铃重、提高品质的作用;钾肥能促使茎秆健壮,抗倒伏,增强棉花抗旱、抗寒及抗病虫害的能力。
2、棉花生育期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
每生产100千克皮棉,约吸收纯氮13.35千克、磷(P2O5)4.65千克、钾(K2O)13.35千克,比例大约为3∶1∶3。棉花的需肥规律:需肥高峰期在花铃期,氮肥吸收高峰在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吸收高峰在盛花期至吐絮期。
棉花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
二、棉花施肥原则
1、有机、无机相结合:优质有机肥与化肥;
2、氮肥与磷、钾等其他微肥相结合:适氮、稳磷、增钾、补微;
3、基肥、追肥相结合:施足基肥,早施、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4、看天、看地、看肥、看苗施肥,中心是看棉花长势;
5、根际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