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发育过程

2025-04-06 16:41: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如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回答2:

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卵蝗虫一般以卵越冬,在秋季雌成虫利用腹部未端的坚强“产卵器”,插入土中产卵。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次产18-35粒卵成块。卵块有良好的保护层,不易受温、湿度和不良因素影响。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经4-5个月,即翌年3-4月,当气温渐暖时,是蝗卵孵化、蝗蝻出土的季节。
若虫、成虫 刚孵出的若虫又叫蝗蝻,没有翅,能跳跃。蝗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蝗蝻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一生蜕皮4-5次,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

回答3:

蝗虫发育的过程主要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蝗虫卵一般14-20天左右孵化,孵化后的幼蝗一般每隔7天左右脱皮一次,经过五次脱皮以后发育为成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回答4:

你指的是哪个品种?东亚飞蝗第一代是在每年的7月份产卵经过35天的发育成虫,成虫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为二代卵。棉蝗一年只产一代,每年5月底6月初出土经过60天的发育成,成虫20天左右开始产卵。东亚飞蝗属于群居性的好飞翔的昆虫;棉蝗属于散居性的昆虫,棉蝗本身不好动,飞蝗喜欢干燥的草丛里面单子叶的草丛最多棉蝗喜欢双子叶的植物里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