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文人墨客连喝好几坛才会醉?在我国古代酒的制作技术并不成熟,大多数称为“米酒”因为酒主要是以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度数比现如今超市里的米酒度数还低,且还含有不少的细微米渣,呈现浑浊状态,当时也称为“浊酒”(一壶浊酒喜相逢)。大多数电视剧以及小说里文人侠士抱起酒坛喝的都是这种酒。
之所以古代人能喝好几坛酒,并不是他们的酒量大,我们看到电视剧或者文艺作品中很多人也有喝十几碗的经历,因为这么低度数的酒,喝个十碗八碗不算多吧,试想如果你喝的是醪糟,估计肚量大一点的都有可能喝十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千杯不醉的理由吧。
而现在的酒全部工业酒精酿造,度数较高,喝多了容易上头。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因为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从酒的酿造,储藏,运输,饮用,到对酒的品鉴,欣赏,赞美,珍爱,多少文人墨客以酒助兴,以酒做雅诗,以酒会友,让酒文化流传至今。
李白就有喝完酒作诗的习惯,试想如果喝酒醉的晕晕乎乎,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意识的,又怎么能做出那样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花间一杯酒,独酌无相亲”。古文常用交通工具是马,但是,古文喜欢饮酒,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壮士饮完酒骑马远行,朋友为其践行。为何没有路途坠马,反而骑得很快,只能说明古代的酒度数是不高的。
蒸馏制酒方法出现之前古代的酒都是酿造酒和一般的发酵酒,相当于现在的醪糟。度数很低,所以需要喝大量的才会醉
因为古代的酒大都是酿造酒、发酵酒,一般最多十几度或者为10度以下的米酒,直到宋代,酒的度数才提升了一点,但也没有达到现代白酒的度数。
北宋的时候采用了“连渣拌饭法”,一年四季根据时令的不同放的酒曲或大或小,这样做可以使酒更醇,度数可以达到11-18度。技术落后的穷乡僻壤,酒品质估计差点,酒精度三五度的都有。
古代的制酒工艺没有现在的制酒工艺复杂,度数也普遍比现在的白酒低,因此酒量好的文人墨客可能喝几坛才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