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司从乘车费用里面抽取20%-30%的利润,作为平台管理费。比如乘客支付打车费10块。滴滴抽走两块,八块给司机。
拓展资料: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 专车 、 快车、顺风车、 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2月1日起,滴滴出行今起正式在上海取消加价功能。
2018年1月17日,滴滴宣布共享单车平台(滴滴出行App内标签为“单车”)将在北京、深圳上线,平台目前包括小蓝单车和ofo小黄车,其中小蓝单车将免押金骑行。
2018年1月19日,滴滴出行叫车平台登陆台湾试营运,推出“滴滴计程车”和“滴滴顺风车”两项服务。共享单车之一小蓝单车在爆发经营危机后,不少用户遭遇退押金难问题,其经营权转移至滴滴公司后,用户退押金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3月21日,两名广州小蓝单车用户将小蓝公司和滴滴公司告上了法院; 4月18日,浙江省运管局约谈滴滴,要求清理不合规网约车 ;5月10日,河北保定约谈“滴滴” ,要求停止违规经营行为 。
5月16日,滴滴公布滴滴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8月6日,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
滴滴司机—当代雷锋
前段时间身边很多朋友,都从事了第二职业,有的干脆辞职——贷款买车。这就是各种平台下的打车APP司机端。
确实有了这些打车软件方便了出行的市民,为经济发展,办事效率、人口流动,社会资源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及方便了大家,也为私家车的空闲调动起额外的收入。
当身边的人一个个不愿意继续做下去的时候,我的生意也进入淡季,所以国庆后为了闲暇无事、充实生活,虽然听说利润少,没有“跑头”等身边人的劝告,我还是申请加入了“滴滴”的大家庭,10月6日申请,9日下午通过,兴奋的我就如同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的高兴,马上就开着自己的爱车,(3年才跑1万8千公里,主要这车是给老婆买来上下班用的,结果她兴奋劲半年过了一直空闲着)出去拉客了。
由于才开始,啥也不懂,第一天跑了50多块钱,算算倒亏10元。第二天又亏20元。最后请教身边的人,才明白单子远近,接客的距离,早晚高峰的倍数,每天完成任务等等的窍门。所以第三天开始,就按照前辈们的指点, ~~~~~~此处省略1万字,过程就不说了,我相信大家还是想看最后的总结体会,下面我总结下我自己泡滴滴10天时间的体会。
9号到19号:
1、每天9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
2、共接:100单。行驶1523公里。全100%五星好评。
3、拉客流水:2032元(以除开平台扣除20%+0.037租赁公司什么费用+每单0.5元保险)。
4、油费800元。
5、电话费:100元(每单最少打两次电话,很多是外地号码)。
6、流量费:50元(头四天,我400M流量洗白,最后去办理了一个车载WIFI,70元/2G)。
7、每天午饭:10*10=100元。
合计:2032-800-100-50-100=982元(还没有算烟,水、车子磨损等等费用)。
滴滴的“坑”“蒙”“拐”“骗”
“坑”
滴滴通过前期的资本广告运作,倍数及价格吸引,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非法运营模式中去,进入了它吸金的大坑里。(全国多少司机冒着黑车被抓的风险,替滴滴赚钱,每个司机都是拿自己的车,自己钱来投入第一周的成本,滴滴每周二提现一次。懂算数的人都会算,全国的司机一星期的资金是多少,滴滴没有公布,一周的利息是多少,没有给司机结算过,就这样每个司机的钱都会被滴滴挪用一个星期。)
“蒙”
跑滴滴第二天发现一单结算公里数与实际公里数不一致,足足少了我16公里,汽车里程表显示35公里,实际结算是19公里,(我的天我一天才赚多少钱,这单就少算35-19=16*1.2(目前滴滴每公里单价)=19.2元),屁眼也太黑了吧,电话询问滴滴客服,得到的回答:这是因为我自己网络不稳定,数据流失,后台录入不了等等推脱的理由,问他怎么解决损失谁弥补,客服回答叫我不准乘客下车,每单与乘客核对好后才让乘客下车,有误差与乘客达成一致,电话告诉客服,由客服修改结算。(你妈P,我是乘客我也会爆骂司机,给差评,影响司机考核)滴滴自己后台技术问题,转嫁给司机,司机与乘客来产生矛盾。连续几天,反正每天会有1、2单都有1公里左右误差质,只是没有那天误差的多。
“拐”
滴滴的制度、规章司机必须接受,我也认为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制度,不管合理与不合理,都是本公司的制度,进公司就接受他的制度。但是滴滴的制度无理到了可以凌驾法律之上,没有实际依据及证据前,由他们数据后台可以随便主宰。(例:我100单100%五星好评,做这行服务、态度、遵守规章是第一位,我一同小区邻居(孕妇)她无法骑电瓶车上下班,知道我跑滴滴了,我们小区外几条道理封闭施工,唯一一条烂路可以出行,到家里来说每天帮忙接送一下,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大老爷们你说可以收现钱吗,那小气,不收钱又影响我生意,所以最后说有空的情况下,在附近的情况下,她下单,我抢单,这样避免收钱、给钱的不自在。结果被滴滴白痴的后台认定作弊,封我的号7天,冻结我的资金8天,我连续2天申诉说明情况,结果滴滴后台自称什么部门的人打电话告诉我,这就是他们的规定,我说规定是处罚作弊,我这情况能算作弊吗?她回答同一个乘客多次坐我的车,就是作孽,接受的了制度就接受,接受不了可以不跑滴滴。就是要封的我号,不解冻。我操,好牛X,这也是作弊,你真生活在北京首都,出门全是陌生人,你身边就没有朋友,就没有邻居了,你每天车上坐的都是陌生人。申诉等于没有申诉,申诉也等于口头告诉你封号而已,根本没有解释,为什么,问多了,还反问我那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我只能对你全家“呵呵”)
“骗”
1、 司机端奖惩里面,根本没有详细的奖惩明细,司机一头雾水,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有些常理的问题,也会被他们认定是作弊,得到处罚的(列:0米接单过多,车下交易(难道走到你车门口问你是不是跑滴滴的,载客不,你说你不载?特别是在一些小区守客的司机?)
2、 冻结资金8天?你有什么权利冻结司机的资金?你比法院还厉害?比法律还权威?(我记得只有法院才有权利冻结一个人的资产吧?滴滴你真牛X)。表面说的是8天,实际算下账,每周二才可以提现,冻结的人基本都是星期一被冻结,等解冻刚好错过两个星期二,加前一周辛苦跑的钱,实际的资金被扣押了3个星期,想想你有什么权利,滴滴我想问你,这就是你玩资本玩挪用民间钱财的手段吗?是不是违法了呢?
3、 滴滴公司合法,通过滴滴平台跑车的违法,天天到处抓跑滴滴的,让司机惶恐,一会说哪里哪里被逮了,哪里哪里又被扣了,滴滴你收了我们那么多的管理费,你管理的什么?保障的什么?每单扣了0.5元的保险费,你兑的了现不,投了保没有?是不是被逮的司机,该你们负责呢?不要拿钱不管事,我们违法,那你开发出来的产品是违法根源,就不该投入市场。投入了市场,就该给使用者一份保障。
4、 滴滴的价格,补贴等等随心所欲,这段时间都叫我们“雷锋”,为什么?因为滴滴给的钱太少,基本跑一单就够油钱,滴滴与同行竞争拿的是我们司机本钱,是拿我们司机去拼杀,既然有价格,那报物价局核价了吗?返空费,远程费等等,为司机考虑了吗?滴滴你的资本家的心态还是该落地一下,不要太资本家了。
大家看后也许会说,既然这样,司机就不跑了啥,愿意跑的跑,不愿意跑的可以不跑,滴滴又没有勉强你加入。确实,愿意跑的跑,不愿意跑的不跑,我在此只是分享下我的心得,为想加入的朋友,一点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公民我知道这些的不公平,很混乱的一个平台,打着便民为民出行的旗号,实际是吸取民间资金等等的手段的一家公司,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我来分享一下今天做滴滴出行司机的心得吧,今天做第一单,到了目的地顾客付了13块给滴滴出行,我的帐户打入九块多,被从中扣除三块多,第二单也是,来了几个单子因为堵车,有的按取消有的打电话直接跟对方联系,接了第三个单子,当顾客把13块钱打入滴滴出行帐户时我却莫名其妙钱包里只有负十块,打电话给客服,被告知我取消乘客订单应该直接跟乘客打电话沟通让乘客取消订单,不然司机会被扣钱,忙活半天累还不算,还被倒扣十块,奉劝大家不要做,我心里憋屈,滴滴出行他妈太黑了
1、滴滴是一个现象级的超快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几无复制的可能。截止目前,滴滴最重要的发展节点或战略决策有两个:从出租车切入到专车及其它;和快的合并。前者孵化了市场,并从存量走向增量;后者是大格局,剿灭了大竞争。这两点也是滴滴为什么无惧Uber中国竞争的原因。
2、滴滴可能是玩补贴最狠的之一,补贴是拉新的精准营销,也是用户活跃度的保证。但如果滴滴一直只做出租车的话,那补贴应该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那还只是存量市场,解决的是效率问题,市场太小,补贴的边际效益递减会很快。但是,滴滴从出租车出发,衍生出了专车、快车、顺风车等,是实现了增量市场。“业余司机”们技能盈余、时间盈余确保了增量市场出现的可能性,这是共享经济之于出行领域的范本。
3、滴滴补贴的玩法,很多做O2O的群起效仿,尤其是上门类的,但大多把自己烧死了。因为无论上门美容美甲、做饭、保洁、洗衣服还是洗车,出现增量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这些生意于个体是赚钱的,我确信也不会有太多人因此转行来洗车、做饭。滴滴“业余司机”的技能和时间要不是可复用的、要不就是原本具有此技能不用现学现卖的。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用户在滴滴上的应用场景是自然延伸的,所以才能顺利切到增量市场。而其他那些呢,除了美甲美容还算能自然延伸之外,其他的都很难实现。目前流行的还有一类基于认知盈余的行家分享模式,因为行家的时间处于不可复用状态,时间并不充分盈余。所以这种模式虽然可做,但应该不会做的特别大,指望其颠覆传统的咨询模式更不现实,所以也不具备太强的想象空间。
4、滴滴为什么无惧Uber中国的竞争?外在的原因是Uber这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面能力偏弱;内在原因就是前文所述两点,其一出租车先行培育了用户,切入增量市场同时保有存量市场,用户出行场景比Uber更全;其二是合并消除了最大的竞争,否则还陷入出租车补贴的火海中难以自拔,就会给Uber可趁之机。同理,滴滴在每条出行业务上或多或少都有竞争者,多维场景打单一场景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区别只是,不同条线根据竞争对手的强弱,给司机或用户的优惠力度大小的差异了。
5、当然,这并不是说出行领域的公司都全然无法同滴滴竞争了。神州租车算一个例子,我看其15年前三季度虽有长租优车带来的一次性公允收益的因素,但仅从其短租业务来看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速,这最起码说明其并未因竞争带来业绩的下滑。而其同时也延伸拓展了专车和二手车销售业务,也算是面对竞争的探索。虽然现在难以断定神州的未来,但总能感受到谋求差异化还是可行的。Uber中国亦如此,当然神州做的是重资产,Uber轻资产则肯定需要不同的玩法。只要别像e代驾那样缺乏危机意识就好……
6、坦率说,滴滴是一个纯2C且难言高端或偏商务的品牌。虽然滴滴也在做企业端,但一个企业无论由2C转向2B还是反之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同样,一个品牌由高往低走相对容易,由低往高则难得多了。这都是其他出行企业的机会也是滴滴的待解难题。
7、记得程维致股东信里提到滴滴今年的收入预期是120亿美元,我理解这是GMV。从这点来看,商业化也是滴滴重中之重了,忘了是程维还是柳青采访时候大概说过滴滴要做包括新车、二手车、金融、汽车后等商业化领域的探索。不清楚这120亿的具体分解,有多少来自于各业务线出行费用的流水,有多少来自于商业化运营。不过从120亿美元的GMV来看,我们能知道滴滴的现金流能力有多强,毕竟要知道其多条业务线都是有账期的。
8、如此强劲的现金流不用想就知道汽车金融是滴滴必然切入的商业化路径之一。当然,要运营汽车金融绕不开的就是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相比滴滴新近拓展的巴士、拼车、代驾这些扩大现金流的业务,试驾在商业探索上的位置显然是不一样。试驾应该是滴滴切入汽车销售领域的一个投石问路的举措。试驾的成败可能关系着滴滴商业化探索顺利与否。如果不顺利,滴滴可能就像现在一样停留在纯展示广告的范畴,那想象力就太缺乏了;如果顺利,滴滴就能直接切入新车和二手车销售领域,形成闭环。当然,现在不知道的是滴滴是直接和汽车品牌商合作还是经销商合作,估计通过品牌商辐射各品牌的全国经销商是一个最理想的运作模式。至于其他汽车后领域,感觉除了保险值得做之外,其他都是充数为主,最简单的运作模式就是外包合作,不会自己干那些费力又挣不了太多钱的事的。哦,对了,差点忘了巴士上还能放广告呢……
9、至于现在打开滴滴App的积分商城和发现里电商、O2O服务和游戏这些,基本都是联运。只能算是滴滴商业化上的尝试,武断的判断估计效果都不会太好,试试罢了,无关大局。毕竟用户应用场景的差异太大了。当然,你说滴滴未来会不会打飞机、打火车之类做大出行的业务延伸,也说不定,不过反正我暂时没想明白如何和现有的哪些诸如携程乃至美团之类的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点。当然,滴滴未来的营收也许会来自于各条线司机的抽成,这有赖于滴滴把各细分领域的对手彻底碾压至死。但是,不是每个细分领域都是零和博弈的市场,滴滴再强,也会有其他人的生存空间,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共享经济的领域。
10、滴滴投资饿了么应该是确认的事情,不知道从滴滴的战略布局角度是如何考量这个投资的,也不知道投了多少钱占了多少股份。但是,我相信滴滴和饿了么都不会只把饿了么当做一个送外卖的,可送的很多,比如大家都认为的同城快递业务。我倒不觉得饿了么能用滴滴多少资源,除了用户;倒觉得滴滴更需要饿了么的地面小电动团队做快递。不过,昨日又传出阿里巨额投资饿了么占大股份的消息,不知真假,如果为真,饿了么的位置就变得很微妙了,饿了么也应该具备和口碑的协同效应,几方如何串接在一起呢?当然,滴滴在商业化布局上浮出水面的是这些,也许未来还有更多尝试,可能是依靠投资驱动了,那么多钱不对外投资做战略布局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具体的目前就无从判断了,投资个做专车的重资产的租车公司倒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事。
11、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屏幕再大也是有限的,即便如微信这个超级App,它的容量也是有边界的。滴滴虽然也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筐,也并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这或许是滴滴商业化最难解决的点——如何平衡好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关系。即便你自己可以说这都是为用户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但这并非是人真需要的服务。
1
你才知道啊,我做了3单,后来算了下,出去电话费油费算下来3单真10块钱,冒着被抓,的风险,直接册掉快车司机端,滴滴全中国最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