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并分析魏晋到南朝文风的转变

2025-03-31 02:59: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为我国魏晋时期诗风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打破了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努力开创了田园诗和山水诗的新格局。陶渊明公元365年至公元427年,晋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一生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第三个时期是作者创作的顶峰时期。谢灵运公元385年至公元433年,晋宋之际著名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人。他出身豪门,是谢玄的孙子,自幼聪明好学,受到家族的重视和赏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陶谢两人主要差异在于其对自然的看法不同,陶渊明写的诗心中之景,而谢灵运写的则是眼中之景,陶对自然的抒写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而谢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写,是为了避世而写景归隐。下面主要分析一下产生其艺术差异的几方面原因。

回答2:

汉代大一统王朝及其社会文化的特点。汉末社会及文化的新因素,士人群体的分化与儒教对士人作用的松动、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初现。 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多阶段性。魏晋型文学:以人主体精神与富有现实及历史内涵的感情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方法,文学风格相对的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以人审美生活与审美客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伦理价值的隐晦与主体精神的失落,气骨顿衰的风格现象,文学艺术美的充分强调及其得与失。
http://wilhelmsun.bokee.com/viewdiary.13454014.html#

回答3:

陶 田园诗 谢 山水诗

回答4:

你是中文系大二的学生,在押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