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有哪些狂人?

名字+生平
2025-01-18 21:07: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 ,格里历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

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颜色构成,还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生平简介

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普。在牛顿出生之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两年之后他的母亲改嫁他人,把牛顿留给了他的祖母。牛顿的天才很早就展现出来。

牛顿最开始在乡村学校读书,12岁的时候离家到格兰瑟文法学校就读。在格兰瑟他寄宿在当地的一个药剂师家中并最终和这名药剂师的继女订了婚。1661年,也就是19岁的时候,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那里,牛顿沉静在学习之中而疏忽了未婚妻,药剂师的继女就嫁给了别人。牛顿后来终身未婚。

在那个时代,大学里仅仅教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牛顿对于当代哲学家的思想更感兴趣,比如,笛卡尔、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等等。在1665年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同一年他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就爆发了瘟疫,学校被迫关闭,牛顿回到家乡继续他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牛顿在微积分、光学和重力问题上做出了卓越的工作。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669年10月27日牛顿被选为卢卡斯数学教授。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

1696年牛顿任造币厂监督,1699年升任厂长,1705年因改革币制有功受封为爵士。

1727年3月31日,牛顿因患肾结石症医治无效,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宗教观点

引力定律成为了牛顿的最响誉的发现。牛顿作出警告,对使此发现去观看宇宙。宇宙只一个仅仅机器, 像一个伟大的时钟。 他说, "重力解释行星的运行, 但无法解释是谁设置了行星在运行。上帝治理所有事和知道凡事的本质或凡事能做。"

虽然牛顿对科学的爱好是人所共知的,而圣经才是他的最大的激情。比于科学他致力了更多时间于圣经的研究, 并且说, "我根本上相信圣经是作为上帝的话语, 由那些被灵感的人写成。 我每天也学习圣经。"

牛顿是个秘密的上帝一位论和亚流学说信奉者; 他不相信上帝是三位一体教会的教条。若这秘密在他有生之年被揭露,当时的法律会撤除他剑桥大学教授一职。有关他在这题目上的文字写作,只作为他的遗作被出版了。

他试图找出暗藏在圣经之内的讯息,但不能成功(参见圣经密码) 。

费曼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平

费曼于1918年5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小镇Far Rockaway的一个俄罗斯移民犹太裔家庭。

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先学数学,后学物理。1939年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Phys.Rev.)上,内有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

1939年9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当惠勒(J.Wheeler)的研究生,致力于研究量子力学的疑难问题:发散困难。1941年,费曼与阿琳·格林鲍姆结婚。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3年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加了曼哈顿计划。

1945年6月16日,费曼的第一个妻子阿琳去世。同年费曼开始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51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加州理工学院因其幽默生动、不拘一格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1965年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与施温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6年,费曼受委托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 在国会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证明出事原因。

1988年2月15日,费曼因癌症逝世。

[主要成就]

费曼于40年代发展了用路径积分表达量子振幅的方法,并于1948年提出量子电动力学新的理论形式、计算方法和重正化方法,从而避免了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发散困难。目前量子场论中的“费曼振幅”、“费曼传播子”、“费曼规则”等均以他的姓氏命名。

费曼图表是费曼在四十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用于表述场与场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简明扼要地体现出过程的本质,费曼图表早已得到广泛运用,至今还是物理学中对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表述形式。它改变了把物理过程概念化和数学化的处理方式。

费曼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研究物理学。他不受已有的薛定谔的波函数和海森堡的矩阵这两种方法的限制,独立地提出用跃迁振幅的空间-时间描述来处理几率问题。他以几率振幅叠加的基本假设为出发点,运用作用量的表达形式,对从一个空间-时间点到另一个空间-时间点的所有可能路径的振幅求和。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成了第三种量子力学的表述法。

1968年费曼根据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和布约肯(J.D.Bjorken)的标度无关性提出高能碰撞中的强子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强子是由许多点粒子构成,这些点粒子就叫部分子(parton)。部分子模型在解释高能实验现象上比较成功,它能较好地描述有关轻子对核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电子对湮灭、强子以及高能强子散射等高能过程,并在说明这些过程中逐步丰富了强子结构的物理图像。

除了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费曼还建立了解决液态氦超流体现象的数学理论。之后,他和莫雷盖尔曼在弱相互作用领域,比如β衰变方面,做了一些奠基性工作。费曼通过提出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层子模型,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费曼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在获得的诸多奖项中,他特别感到自豪的,是1972年获得的奥尔斯特教育奖章。最初出版于1962年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被《科学美国人》这样赞誉:“尽管这套教材深奥难懂,但是它的内容丰富而且富有启发性。在它出版25年后,它已经成为讲师、教授和低年级优秀学生的学习指南。”费曼自己则在前言中写道:“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你们应付考试,也不是帮你们为工业或国防服务。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观察它的方法”。

为了促进普通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费曼撰写了《物理定律的特征》和《量子电动力学:光和物质的奇特理论》等。同时还发表了许多高深的专业论文和著作,这些论文和著作已成为研究者和学生的经典文献和教科书。

费曼还是一位富有建设性的公众人物。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费曼做了著名的O型环演示实验,只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就在国会向公众揭示了挑战者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温下橡胶失去弹性。20世纪60年代,费曼还在加州课程设计委员会上,为反对教科书的平庸,作出了努力。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以外,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时期,他还是无线电修理者、保险柜密码破解高手、艺术家、舞蹈爱好者、手鼓演奏者和玛雅像形文字的破译者。在广为流传的轶闻中,他常与拉斯维加斯的脱衣舞女和赌徒聊天最为有趣。他的世界充满好奇,是一个典型经验主义者。

费曼经常发出惊世骇俗之语,比如以下两句名言:

"Physics is to math what sex is to masturbation." (“物理之于数学好比性爱之于手淫。”)

"Physics is like sex: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物理跟性爱有相似之处:是的,它可能会产生某些实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我们做它的初衷。”)
泡利(1900~1958)

Pauli,Wolfgang Ernst

瑞士籍奥地利物理学家。1900年4月25日生于维也纳,1958年12月15日卒于苏黎世 。1918年中学毕业后就成为慕尼黑大学的研究生 ,1921年获博士学位后,赴格丁根大学随M.玻恩研究一学期,再赴哥本哈根大学随A.N.玻尔一年。194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理论物理访问教授。

1921年 ,泡利20岁时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相对论,此书在数学界具权威性。1924年提出说明电子能态的第四个量子数其数值可取作-1/2或+1/2 。后来发现,这两个数值代表费米子自旋的两种可能取向。1925年发现不相容原理(今称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一个原子内不能有一个以上电子具有相同的状态。这个原理把量子论和观察到的原子特性联系起来 。为此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观察到,当一个原子核发射出一个β粒子(电子)时,总有一些能量和动量丧失掉 ,这就违反了守恒律 。泡利在1930年提出,丧失掉的能量和动量是被某种中性粒子(后来由E.费米命名为中微子)从核里带走了。此外,泡利对量子场论也有重大贡献。
pauli的刻薄在圈内无人能敌
海森堡得了nobel奖以后经常还被他骂的狗血喷头
不过pauli一生最遗憾,他是那个时代公认最聪明的物理学家,却没有做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他一生喜欢评论别人的东西,经常是一针见血,不过很可惜,他一生反对错了最重要的
两件事情,一个电子自旋,一个宇称不守恒
可能一个人过于敏锐了,对于一些违反常规的想法有一种本能的抵制
他对每个人都很刻薄,不会因人而异
有次老爱作报告,做完了,pauli起立来了句,"看来爱因斯坦不是很蠢"

回答2:

反对克隆人和转基因的理由中经常提到“科学狂人”,但在科学史和现实生活中从未真正出现过一个“科学狂人”.

回答3:

范德彪吧

回答4:

克隆人

回答5:

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