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背景搜索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1.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4.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5.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6. 李白: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李白:春思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杜甫:赠卫八处士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0. 杜甫:佳人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诗歌目录
[编辑本段]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 李颀:古意
· 李颀:送陈章甫
· 李颀:琴歌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 杜甫:寄韩谏议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 韩愈:山石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韩愈:石鼓歌
· 柳宗元:渔翁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 高适:燕歌行并序
· 李颀:古从军行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王维:老将行
· 王维:桃源行
· 李白:蜀道难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杜甫:丽人行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 沈全期:杂诗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李白:赠孟浩然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
· 杜甫:春望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杜甫:别房太尉墓
· 杜甫:旅夜书怀
· 杜甫:登岳阳楼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山居秋暝
· 王维:归嵩山作
· 王维:终南山
· 王维:酬张少府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汉江临眺
· 王维:终南别业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新年作
· 钱起:送僧归日本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刘脊虚:阙题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卢纶:李端公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刘禹锡:蜀先主庙
· 张籍:没蕃故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牧:旅宿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许浑:早秋
· 李商隐:蝉
· 李商隐:风雨
· 李商隐:落花
· 李商隐:凉思
· 李商隐:北青萝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马戴:灞上秋居
· 马戴:楚江怀古
· 张乔:书边事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 崔涂:孤雁
· 杜荀鹤:春宫怨
· 韦庄:章台夜思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 崔颢:黄鹤楼
· 崔颢:行经华阴
· 祖咏:望蓟门
· 李颀:送魏万之京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酬郭给事
· 杜甫:蜀相
· 杜甫:客至
· 杜甫:野望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登高
· 杜甫:登楼
· 杜甫:宿府
· 杜甫:阁夜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韩翃:同题仙游观
· 皇甫冉:春思
· 卢纶:晚次鄂州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
·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 李商隐:锦瑟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李商隐:筹笔驿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春雨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温庭筠:利洲南渡
· 温庭筠:苏武庙
· 薛逢:宫词
· 秦韬玉:贫女
·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 王维:鹿柴
· 王维:竹里馆
· 王维:送别
· 王维:相思
· 王维:杂诗
· 裴迪:送崔九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孟浩然:宿建德江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思
· 李白:怨情
· 杜甫:八阵图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刘长卿:送灵澈
· 刘长卿:弹琴
· 刘长卿:送上人
·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李端:听筝
· 王建:新嫁娘
· 权德舆:玉台体
· 柳宗元:江雪
· 元稹:行宫
· 白居易:问刘十九
· 张祜:何满子
· 李商隐:登乐游原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李频:渡汉江
· 金昌绪:春怨
· 西鄙人:哥舒歌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 李白:玉阶怨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 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张旭:桃花溪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闺怨
· 王昌龄:春宫曲
· 王翰:凉州词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下江陵
· 岑参:逢入京使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张继:枫桥夜泊
· 韩翃:寒食
· 刘方平:月夜
· 刘方平:春怨
· 柳中庸:征人怨
· 顾况:宫词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刘禹锡:乌衣巷
· 刘禹锡:春词
· 白居易:后宫词
· 张祜:赠内人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 张祜:题金陵渡
· 朱庆馀:宫词
·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 杜牧:赤壁
· 杜牧:泊秦淮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遣怀
· 牧:秋夕
· 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 杜牧:金谷园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李商隐:为有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瑶池
· 李商隐:嫦娥
· 李商隐:贾生
· 温庭筠:瑶瑟怨
· 郑畋:马嵬坡
· 韩翃:已凉
· 韦庄:金陵图
· 陈陶:陇西行
· 张泌:寄人
· 无名氏:杂诗
· 王维:渭城曲
· 王维:秋夜曲
· 王昌龄:长信怨
· 王昌龄:出塞
· 王之涣:出塞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 杜秋娘:金缕衣
查岳麓书社2007年出版的《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杨牧之主编),1949——2003年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59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读者可从中谨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