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保护措施
一、 中小学生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营业性歌舞厅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生。
(二)费用较高。营业性歌舞厅是高消费场所,一般工薪阶层的成年人都很少问津,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小学生就更不应进入。
(三)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的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
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
二、禁止中小学生进入电子游戏厅
游戏机是中小学生娱乐的一种方式,很些家庭也购置了电子游戏机。但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却规定“各类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会损害身体健康。对视力、神经都会有影响。严重的会造成体质下降,使疾病乘虚而入。
(二)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势必会影响学习。
(三)经常去游戏厅会诱发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大部分游戏机卡带有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有的经营者还以游戏中奖为幌子,或公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赌博机,引诱人们参赌。游戏厅还有不三不四的人混杂其中,经常发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事件。
据《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9日的报道称:“至少10%中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成瘾症状与毒品海洛因极其相似”。文中采访的武汉精神卫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接触到的病例总结出的结论是: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一位多年主办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检察官说,去年由于玩游戏机引发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对此,中小学生一定要警醒,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电子游戏厅的规定。
三、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一) 吸烟损害身体健康。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苯并芘、镉等上千种有害物质。人在吸烟时,这些有害物质随同烟雾进入身体伤肺、肝、肾、骨骼,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更何况中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养成吸烟的不良习惯,必然会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学习。
(二) 养成吸烟恶习,会影响学业进步。少数中小学生误以为吸烟“像大人”、“够气派”、“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从模仿成人学着吸,背着老师、家长偷着吸、三五成群扎堆吸,到操场或校外吸、厕所吸,最后吸上瘾。他们,整天琢磨怎么吸,怎么搞到烟,怎么躲避上课,影响了学业。人在吸烟时,会大量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物,使血液中缺氧,造成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智力下降。通过调查,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有吸烟不良习惯的学生,比不吸烟的学生差。
(三)吸烟诱发中小学违法犯罪。有的中小学生吸烟,为买烟不吃早点,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的为家里买东西扣留剩余的钱;有的同学由向别的同学“借”钱,发展到外边劫钱、钻空子偷钱;有的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勾结在一起,甚至结成扰乱社会治安的流氓团伙,最终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每个中小学 生都要自觉遵守这个规定。
四、禁止中小学生喝酒
中小学生喝酒有如下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酒精是一种麻醉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酒精可以使人早衰。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部器官尚不完全成熟,饮酒对身体的损伤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
(二)会导致学习退步。中小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学习。但少数学生模仿大人的生日聚会或外出郊游时开怀痛饮,甚至划拳猜令,喝得东倒西歪,日久产生酒瘾,整天琢磨喝酒,寻求酒精刺激。他们长期饮酒,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判断力下降,致使智力减退,学习退步。
(三)能诱发违法犯罪。中小学生自身没有经济收入,有的学生为了喝酒,采取骗、偷、劫等非法手段获取金钱,从而导致违法犯罪。某县城有向名中学生,到某工厂仓库偷窃,销赃后到酒吧喝酒作乐,被公安干警抓获。
总之,中小学生喝酒不利于身心健康,极易诱发各种伤害事故,导致违法犯罪,有百害无一利。因此 ,每个中小学生都不能饮酒。
五、赌博有害处
赌博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在成人中蔓延,而且还腐蚀青少年一代。具体来讲,赌博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一)赌博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妨碍休息,损害身体;
(二) 赌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者夜不归宿,无心与朋友、同学交往。在赌博的过程中很容易争得脸红脖子粗,吵闹不休,甚至大条出手
(三)赌博还诱发违法犯罪。赢家有了钱,随心所欲挥霍无度,输家耗尽钱财,债台高筑,为了还赌博之债,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诈骗、偷窃、杀人。
大量的事实证明赌博有百害而无一利,由赌博导致青少年犯罪产生的人间悲剧比比皆是,中小学生必须引以为诫。
六、预防被偷盗
首先,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保密。家中的贵重物品、现金、债券及股票等,不能轻易露底,包括对某些亲友、邻居。不要将家中钥匙随便交给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从中偷配钥匙,寻机行窃;如果钥匙丢失,要马上换锁;不能与萍水相逢、不明底细的人交往,更不能带到家中来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时,尽量不要带大量现金;当人多拥挤时,千万不要只顾抢购物品、车票而忽视提包安全,要用手、身体护住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举止不正常的人……
这里还想向大家补充几点是:当你把书包、皮包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挂在车把上或是夹在后架上时,要把“包”设法与自行车拴在一起,锁起来,要不然,坏人拿着太方便了!到路边买东西千万不要把包放在车上,以免坏人借机偷盗。
七、女同学预防别人的非礼
青少年在社会上往往会成为坏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对象,女同学更容易被一些非法之徒侵害。因此,更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有效地保护自己。遇到有人试图非礼的时候,千万不能胆怯、畏惧,要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斥责他们,在气势上把他们镇住、吓跑;或者摆脱他们,返回学校求助老师。对个别动手动脚的非礼行为,要大声喊叫,求助路人,借助群众的力量,制止坏人继续作恶。
轻易不要去下列这些地方:
(1)住人较少的学生宿舍;
(2)狭窄幽静,灯光昏暗的胡同和地下通道;
(3)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高楼内的电梯,无人使用的空屋;
(4)夜晚的电影院、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等;
(5)公共交通车辆上,在人多拥挤、起步、停车,急刹车的时候;
(6)在搭乘的陌生的车辆上。
除了在这些地点需要格外小心外,还要对坏人常用下述的一些作案方式、方法有所警惕:
(1)伪装身份。冒充警察、某部门人员、水电气暖的修理人员、推销人员等,使你放松警惕,便于他们下手。
(2)编造事由。有时坏人谎称他有什么困难,需要你帮助解决,利用你的同情心,使你放松戒备。
(3) 利益引诱。有时坏人利用你的虚荣、贪财心理,送你礼品和钱物,用小恩小惠使你渐渐地钻入他的圈套。
遇到这些情况,脑子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脑子清醒些,以免上当,受到不法行为侵害。
八、女同学摆脱坏人跟踪
作为女同学,当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偶然间无意回头,发现有人时隐时现总跟在后边,而当你注意他时,他却不自然地躲开;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这表明你被坏人跟踪了。
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样做呢?
(1)不能惊慌失措,要镇静。
(2)迅速观察环境,看清道路情况,哪儿畅通,哪儿不通;哪儿人多,哪儿是单位。
(3) 立即甩开坏人。方法就是跑开。向附近的单位跑,向有行人、有人群的地方跑。如果是夜晚,哪处灯光明亮,就往哪跑。如果附近有居民家,往居民家里跑求救也可以。
(4)可以正面相视,厉声喝问:“你要干什么?”用自己的正气把对方吓倒、吓跑;如果对方不逃,可大声呼喊,引来行人。如果坏人不跑,那么你就要立即作出反应,自己跑开。
(5)如果被坏人动手缠住,除了高声喊,要奋起反抗,击打其要害部位,或抓打面部;你身上或身边有什么东西可用,你就用什么东西,制止坏人接触自己身体、侵害自己。
平时,有这样几方面要加以注意:
(1)放学回家出外活动时,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结伴而行,减少单人行走机会
(2)不在行人稀少或照明差的地方走、游玩。如果时间晚了,要想法通知家人去接你。
(3)尽可能不向外人宣传自己家庭情况,以防坏人听到后,了解了你的行动规律。
(4)切忌不可冒险,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不要老用“没事儿”来安慰自己。
另外,女同学穿着打扮要落落大方,不要穿过于“露”、“透”的衣服,不要让坏人以为你是轻浮之人。
八、毒品对人体有危害
吸毒,对人体的危害极为严重。无论是哪一种毒品,都可以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各种生理机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当前,吸毒人员向低龄化,吸毒方式向静脉注射,毒品原料向4号海洛因蔓延,对吸毒者的危害更为剧烈。毒品经吸食或注射到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消化系统,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能破坏人的内分泌系统,使人反应迟钝,神经衰弱、失眠;能破坏人的生殖系统功能导致畸胎、死胎、流产……吸毒过量还会使人中毒死亡。有确凿的资料表明:静脉注射毒品是艾滋病在我国产生和传播的主要渠道,海洛因依赖者的平均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吸毒者一般在长期吸毒后8至12年死亡,平均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群的15倍。可见,让人能“飘飘欲仙”的“白面”,实际是严重损伤人体毁灭生命的“白色恶魔”,是扼镣人类的杀手,是世界性的公害。
九、吸毒会导致家破人亡
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强烈依赖性、成瘾性,所以说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导致堕落,诱发各种犯罪。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则每天要花费一二百元,重则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一万到十几万元。而吸毒人中又常“飘飘欲仙”,沉湎在毒品的幻觉之中,难以从事正常工作。因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没有钱怎么办?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贩毒、赌博,绑架,甚至杀人的罪恶手段去获得毒资。女性吸毒者则往往依靠卖淫获取毒资。可见,吸毒使人道德泯灭,人格变异,不顾念亲情,抛却社会责任感,致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相残。所以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搞得家破人亡,影响社会安定。
十、不能吸毒
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功能、血循环及呼吸道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生殖能力,并使免疫功能下降。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他们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致日渐衰竭而死亡。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耳鸣、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重者往往丧失人性,丧失理智。严重者中毒身死或自杀而死,悲惨至极,目不忍睹。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吸毒,连自己生命都难保证,何以搞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不仅不能成为有用之才,而且还会成为害群之马!
十一、抵制毒品的方法
毒品危害无穷,广大中小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应团结起来,坚决抵制毒害。
1)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毒品的危害,形成全社会、全校、全体同学坚决反对毒品危害的氛围,让大家共诛之,共讨之,使贩毒分子和吸毒者不能接近我们。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小学生应该明白,你们是国家的主人,责任重大,要集中一切精力,搞好学习,要抵制毒害等一切腐朽的东西,并立志要在你们手里消灭这些丑恶的东西。
3) 克服不良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一定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发育,有益于自己形成高尚的人格,有益于自己学习成才,有益于社会。
4) 要与好人交友。好的朋友有助于搞好学习,积极争取进步,但如果与坏人交朋友,就很容易被诱惑而参与偷、抢、吸毒等违法活动。所以,交朋友,一定要慎重!
十二、戒毒后如何防止复吸?
1) 要有根治毒瘾的坚定信心,痛改前非,发誓永不沾毒;
2) 不能抱有任何挠幸的心理,要知道复吸比初吸危害还大,绝对不能存在“再吸一口无所谓”的侥幸心理,否则将会付出一生的代价。
十三、如何运用自我辅导的方法强化戒毒的信念?
1) 把吸毒的危害和禁毒的标语写出来,时刻警告自己。
2) 用强化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解心理活动。
3) 不要抱怨他人、家庭、社会对自己的偏见。越是在被冷落和歧视制的逆境中越要坚定永远不再吸毒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彻底戒除毒瘾的非凡毅力!
十四、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有哪些?
(1) 初吸“免费”。
贩毒分子第一个手段就是设法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逃学、辍学的学生套近乎,进而“免费”送给毒品,引诱他们吸毒。
(2)宣称吸毒“快乐”。
当前毒贩拉拢青少年吸毒时,说什么吸毒感觉好,吸毒快乐,他们的中的毒品种类非常多,其外表与普通的药丸、药片、胶囊、药剂、药粉极相像,青少年千万莫被误导而上当。
(3)“朋友”引诱。
无论在校内或校外结交的朋友,只要在交往甚密的人中有一个吸上毒,其他人往往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吸毒。因此青少年应坚决不与吸毒人交友。
(4)宣称吸毒能“解乏提神”。
这是毒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欺骗手段。青少年学生勿不可亲信,以免上当。
(5)宣称吸毒能“治病”。
所谓的“治病”,正是毒贩的一个卑鄙手段,许多青少年就是被这些鬼话拉下水的。
(6)宣称吸毒是当前时髦时尚,炫耀身份和财富的形式。
(7)宣称吸毒可能“减肥”
“减肥”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是不法分子拉拢青少年下水的罪恶借口。切莫相信所谓“减肥”等的鬼话。
(8)乘人之危,拉人下水。
家庭无温暖,上进心不强,就有可能被坏人引诱、拉下水。
十四、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有哪些?
(1) 初吸“免费”。
贩毒分子第一个手段就是设法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逃学、辍学的学生套近乎,进而“免费”送给毒品,引诱他们吸毒。
(2)宣称吸毒“快乐”。
当前毒贩拉拢青少年吸毒时,说什么吸毒感觉好,吸毒快乐,他们的中的毒品种类非常多,其外表与普通的药丸、药片、胶囊、药剂、药粉极相像,青少年千万莫被误导而上当。
(3)“朋友”引诱。
无论在校内或校外结交的朋友,只要在交往甚密的人中有一个吸上毒,其他人往往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吸毒。因此青少年应坚决不与吸毒人交友。
(4)宣称吸毒能“解乏提神”。
这是毒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欺骗手段。青少年学生勿不可亲信,以免上当。
(5)宣称吸毒能“治病”。
所谓的“治病”,正是毒贩的一个卑鄙手段,许多青少年就是被这些鬼话拉下水的。
(6)宣称吸毒是当前时髦时尚,炫耀身份和财富的形式。
(7)宣称吸毒可能“减肥”
“减肥”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是不法分子拉拢青少年下水的罪恶借口。切莫相信所谓“减肥”等的鬼话。
(8)乘人之危,拉人下水。
家庭无温暖,上进心不强,就有可能被坏人引诱、拉下水
为什么中小学生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营业性歌舞厅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生。
(二)费用较高。营业性歌舞厅是高消费场所,一般工薪阶层的成年人都很少问津,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小学生就更不应进入。
(三)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的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
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
二、为什么禁止中小学生进入电子游戏厅?
游戏机是中小学生娱乐的一种方式,很些家庭也购置了电子游戏机。但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却规定“各类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会损害身体健康。对视力、神经都会有影响。严重的会造成体质下降,使疾病乘虚而入。
(二)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势必会影响学习。
(三)经常去游戏厅会诱发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大部分游戏机卡带有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有的经营者还以游戏中奖为幌子,或公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赌博机,引诱人们参赌。游戏厅还有不三不四的人混杂其中,经常发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事件。
据《北京青年报》2000年6月9日的报道称:“至少10%中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成瘾症状与毒品海洛因极其相似”。文中采访的武汉精神卫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接触到的病例总结出的结论是: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一位多年主办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检察官说,去年由于玩游戏机引发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对此,中小学生一定要警醒,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电子游戏厅的规定。
三、为什么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一) 吸烟损害身体健康。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苯并芘、镉等上千种有害物质。人在吸烟时,这些有害物质随同烟雾进入身体伤肺、肝、肾、骨骼,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更何况中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养成吸烟的不良习惯,必然会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学习。
(二) 养成吸烟恶习,会影响学业进步。少数中小学生误以为吸烟“像大人”、“够气派”、“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从模仿成人学着吸,背着老师、家长偷着吸、三五成群扎堆吸,到操场或校外吸、厕所吸,最后吸上瘾。他们,整天琢磨怎么吸,怎么搞到烟,怎么躲避上课,影响了学业。人在吸烟时,会大量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物,使血液中缺氧,造成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智力下降。通过调查,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有吸烟不良习惯的学生,比不吸烟的学生差。
(三)吸烟诱发中小学违法犯罪。有的中小学生吸烟,为买烟不吃早点,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的为家里买东西扣留剩余的钱;有的同学由向别的同学“借”钱,发展到外边劫钱、钻空子偷钱;有的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勾结在一起,甚至结成扰乱社会治安的流氓团伙,最终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每个中小学 生都要自觉遵守这个规定。
四、什么禁止中小学生喝酒?
中小学生喝酒有如下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酒精是一种麻醉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酒精可以使人早衰。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部器官尚不完全成熟,饮酒对身体的损伤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
(二)会导致学习退步。中小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学习。但少数学生模仿大人的生日聚会或外出郊游时开怀痛饮,甚至划拳猜令,喝得东倒西歪,日久产生酒瘾,整天琢磨喝酒,寻求酒精刺激。他们长期饮酒,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判断力下降,致使智力减退,学习退步。
(三)能诱发违法犯罪。中小学生自身没有经济收入,有的学生为了喝酒,采取骗、偷、劫等非法手段获取金钱,从而导致违法犯罪。某县城有向名中学生,到某工厂仓库偷窃,销赃后到酒吧喝酒作乐,被公安干警抓获。
总之,中小学生喝酒不利于身心健康,极易诱发各种伤害事故,导致违法犯罪,有百害无一利。因此 ,每个中小学生都不能饮酒。
五、赌博有哪些害处?
赌博是社会公害之一,赌博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在成人中蔓延,而且还腐蚀青少年一代。具体来讲,赌博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一)赌博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妨碍休息,损害身体;
(二) 赌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赌者夜不归宿,无心与朋友、同学交往。在赌博的过程中很容易争得脸红脖子粗,吵闹不休,甚至大条出手
(三)赌博还诱发违法犯罪。赢家有了钱,随心所欲挥霍无度,输家耗尽钱财,债台高筑,为了还赌博之债,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诈骗、偷窃、杀人。
大量的事实证明赌博有百害而无一利,由赌博导致青少年犯罪产生的人间悲剧比比皆是,中小学生必须引以为诫。
六、有人抢夺你的钱物怎么办?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以尽量减少损失、减少皮内痛苦为主进行对付。遭抢之时,要努力挣脱,尽快逃离,一边跑一边呼喊:“有坏人抢劫呀!”如果挣脱时有物品带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书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顾这些,以自身挣脱为主。挣扎,喊叫,跑就代表着你斗争的勇气。
七、怎样预防被偷盗?
首先,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保密。家中的贵重物品、现金、债券及股票等,不能轻易露底,包括对某些亲友、邻居。不要将家中钥匙随便交给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从中偷配钥匙,寻机行窃;如果钥匙丢失,要马上换锁;不能与萍水相逢、不明底细的人交往,更不能带到家中来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时,尽量不要带大量现金;当人多拥挤时,千万不要只顾抢购物品、车票而忽视提包安全,要用手、身体护住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举止不正常的人……
这里还想向大家补充几点是:当你把书包、皮包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挂在车把上或是夹在后架上时,要把“包”设法与自行车拴在一起,锁起来,要不然,坏人拿着太方便了!到路边买东西千万不要把包放在车上,以免坏人借机偷盗。
八、发现有人正在盗窃时怎么办?
如窃贼正在室内盗窃时,你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假如发现窃贼正在室内,而窃贼尚未发现有人回来时,可以迅速到外面喊人,并同时叫他人报告公安机关,以便将窃贼人赃俱获。如窃贼有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则要记下车牌号。
(2)假如室内的窃贼已经发现来人时,要高声呼叫周围的居民群众,请大家协助抓住案犯,并扭送到公安机关。如果家住楼房,则要记住窃贼的相貌、体态、衣着等,边喊边往下跑,以免窃贼狗急跳墙。
(3)对发现有人来立即逃跑的案犯,要及时追出查看其逃离方向,认准其体态、相貌、衣着、可能丢下或带走的工具、车辆,及时报告家长、老师,并拨打“110”报警电话报告公安机关。
(4)如果案犯发现来人是中小学生,而求饶或花言巧语辩解时,千万不要对犯罪他妇怜悯同情而失去警惕。同时应讲究斗争策略,表面上可以装出没看,无所谓,或恐惧的表情,稳住犯罪分子,防止他狗急跳墙,对你施行伤害,然后寻找机会逃离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