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高二年政治会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回答1-2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多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回答3-5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 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回答6-7题。
6.慧能禅师的观点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都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认为一切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
7.慧能禅师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理论成果。回答8-9题。
8.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的科学理论有:( )
①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为人民服务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9.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伟大的科学理论,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顺利开展 ④科学理论决定实践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福州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在经济建设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于2008年9月进行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提出福州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回答10-11题。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客观存在性 D.静止
11.福州市之所以提倡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是因为:( )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正确的认识能够对人们的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
2008年,对中国来说,大事连连。一方面,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太空行走”;另一方面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灾害,损失惨重。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体现了空前的团结,“众志成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抗灾的胜利。人们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回答12-15题。
12. 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和“神舟七号”发射时间的确定过程中,气象部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这主要体现了(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13.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有的选手虽然已经具备了“捧金”“夺银”的实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结果痛失金牌。这启示我们 ( )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14.“天灾不由人”说明:( )
A.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
B.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任何违背天的意志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
15.“抗灾不由天”,从哲学上说明:( )
A.抗灾不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只能顺其自然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C.人的意志决定一切,可以超越自然
D.人定胜天,没有人办不了的事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回答16-17题。
16.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回答18-19题。
18.“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组成整体时,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必须服从整体
D.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9. 有学者认为,“拼”消费符合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营造了理性且节俭的消费文化,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种消费方式能达到多赢,值得提倡。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
A.“拼”消费既省钱,又可以多交朋友,值得提倡
B.“拼”消费符合政府引导的方向,值得提倡
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D.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值得提倡
网络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促进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营造很多沉迷于网络的网虫,网络所传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回答20-22题。
20.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统一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④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1.网络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从哲学上,这主要说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意识会阻碍人们的发展
22.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适时要求所有在国内进行运营的网络游戏从2007年7月16日起全面推行防沉迷系统。从哲学角度,国家有关部门的做法,坚持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2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要求我们:( )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25.“牵牛要牵鼻子”,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从哲学上说,这是指
A.要抓主要矛盾 B.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坚持两点论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6.2007年1月30日,备受期待的微软新一代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个人版发布。在成功推出Windows Vista后,微软的步伐并没有停息。他们研发了界面更加绚丽,内核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操作系统Windows7,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
①要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要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7.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变迁。有关部门联合制作的2007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基民"等入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则材料说明
A.受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会有不同
B.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中,我们要善于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在实践中产生
28.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实践
C.社会实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改革
29.2007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0.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
①一切为了群众 ②一切依靠群众 ③从群众中来 ④到群众中去
A.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部分:
31.200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先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夺取更大胜利。
请从所学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中央为什么号召要坚持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14分)
32.某省提出本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用五年的时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中部地区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内陆山区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
上述材料蕴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请问: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的世界观依据是什么?(4分)
(2)该省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33.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农民,她30年如一日,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牢记: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6分)
(2)有人认为“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对吗?为什么?(8分)
选择题参考答案:
1-5 CBAAC 6-10 BCCAA 11-15 DABCB
16-20 BDBCB 21-25 CBBCA 26-30 ACDAD
31.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进而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6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4分)实践证明,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功地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是正确的意识。我们要战胜金融危机,也必须坚持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4分)
32.(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4分)
(2)该省在确定本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能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能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矛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8分)
(仅回答到……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满分。回答该省在确定本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能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能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矛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可以满分。)
33.(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每点3分。如果仅回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也可以得满分。)
(2)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但是认为“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则是错误的。(2分)(若只判断只给1分)
②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回答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也可)(2分);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分)